今天发布了一个有“攻击性”的朋友圈,大意就是我虽然反感讨厌部门领导,对于工作的自我快意并不受影响,引来一部分好友的围观和好言相对,我只想说:这是我的一念之转,我有勇气写下来,就能接过所有人的评价和点评。说实话,我对空砸了一块石头,任何人说任何话都是可以的,我选择自己的生存和生活方式。我需要忏悔的只是自己的嗔心,这个朋友圈让我升起的正念才是对我来说最宝贵的。
去年元旦,我自己与部门领导的“臆想”摩擦已经影响到我的正常生活,我知道我需要帮助了。幸好走进了苏老师的中阶课课堂,非常有幸在现场被选中话题做“一念之转”。我第一次深刻体会到假想敌的可笑和消耗,并不是对方真的做了什么,是我的思维里和行动中包含主动对抗的执念。我的偏见让我容不得很多事,自然也把自己死死捆住,一度我觉得不辞职就过不下去了。当这个情绪的卡点被看到并被不断适当,对不喜欢的人和事都能真正习得接纳了。这样反复训练的受益人自然是自己!
少有人走的路、逆向而行,并不是传说,都需要看到听到感受到心海的起伏与平静,外界的声音再大,真正扰动心海的是自己。心海有时反映外相、有时透露自性,往往让我们迷失的是被灵魂深处的卡点所牵绊、还不断外求答案,我们不知道从哪里来、身处何方、要去哪里,灵魂三问都只是听说,从来没真的问过自己。心海的状态有时根本无法被感知,因为觉察的那个我总是缺席,有些恍然大悟用了太久的时间和精力,后悔是最无用甚至悲哀的体验。听一些经验值,现在会尽量不带评价去听去欣赏去给赞叹。此时不用迷失自己或者刻意追求一种平衡感,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只要我们不断拂去本性上的灰尘,那闪闪发光的自性便出现了。那是言语无法形容的幸福与感恩,哪怕我们在心海里浮浮沉沉许多回,跌跌撞撞还是上了案,放下了手中身上不舍得的执着,了悟生命的真谛、呼吸精气的纯粹,每个毛孔似乎吐纳太阳的光芒。
心海之外,并不是我们真正的自修场,剥离内外之间的混沌,才有合二为一的基础。这看起来好像很矛盾,不要用意识去思维,静下来让心流去引领,也许这彼此冲突的一切又是浑然一体的。心海的内外不是自我禁锢、自我设防,而是一种体悟甚至一种体证。信息爆炸的当下,多并不代表好、少并不代表不好,选择自己的使命和努力的方向,才是生命可能想让我们明白的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