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变胖了。”一个朋友不停地对我说。
她说:“我的脸都胖的两边不对称了。”
她说:“我要减肥,我以后要戒白米饭。”
我的这位朋友啊,她的两条笔直的腿,用瘦似火柴形容是一点都不夸张的。以前,和她走在一起的时候,我总怕她会被一阵风带走了。可就是这样一个姑娘,当她的双手抚上自己的肚皮时,她怎么也无法接受自己的手掌和骨骼之间居然还隔了一层肉。所以她要减肥。
她说:“我觉得我变苍老了,我得减肥。”
哎!又是一个被脂肪摧残着的可怜的姑娘,也许她的脂肪正躲在角落里哭泣,因为它们根本还没来记得爬上她的肚皮。
经她这一提醒,我突然发现这半年来我似乎体型焦虑变少了。
为什么呢?也许是因为新加坡对肥胖的人士更友好,也许只是单纯的因为我身边没有姑娘。这都是不靠谱的猜测,但是有一点我是确定的,那就是,我身边再也没有人提醒我自己有多胖、这样的我应该远离碳水和脂肪。
有时候,肥胖是对身体有害的,我不否认是这样,但是有时候,肥胖也许只是疾病的副产品。
在18年,我通过节食和运动体重达到最低点之后,又因为情绪的极度恶化所带来的身体和心理状况同时的急转直下而导致体重的强势反弹,后来,更是在疫情的助力下,伴随着药物副作用的影响,以不可逆之势一路节节攀登,一次又一次地冲破了我对自己身体的认知极限。
哦,当然,我上面举的所有理由,都是对懒惰的一次次维护。
在乎吗?
所有不在乎的说法都是自欺欺人的虚伪。
可在乎从不是问题,自卑才是。当肥胖成为自己的原罪,连自己都无颜面对自己的体重的时候,问题出在了哪里?那一刻,拒绝承认自己,甚至从潜意识里抗拒自己的躯体,意识与躯体的分离不再是为了思想的无限自由,而仅仅是为将自己从这副丑陋的躯体中剥离。
这副躯体,真的错了吗?
新加坡是一个热带的国家,炽热的太阳容不得厚衣大衫,单薄的衣裙也遮掩不住皮下的脂肪。当我看到体型各异的姑娘们毫不顾忌地暴露身材所谓的缺点时,我才意识到:哦,原来,不需要回避。
医生总是对我说:多运动运动。因为运动有助于缓解我的疲劳感。强身健体,强身本来在前,但多少时候,我们只想着塑形。
我朋友圈里有位做饮食体重管理的朋友,他似乎常常想对我们说,那些产品对健康是有益的,减肥对健康是有益的。但是往往他在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的时候,就会单纯地变成体重和三围的变化,因为这是最直观的,也是对减肥的人最有诱惑力的。
似乎所有人都陷入了这场与脂肪战争的漩涡里,我们忘记了我们为什么需要减肥,只记得,瘦一点,再瘦一点,更瘦一点吧!就像是一线城市的诱惑一样,所有人都迫不及待地想挤进去,因为进了那里,才有优质的医疗、教育、工作,才有更便捷的基础服务,更高效的行政管理……
在这样一套体系里,每一个人都是建设,也是围墙的加固者。我可怜的朋友,如果她明日举起了苦涩的杂粮面包塞进自己的嘴里,那她的修行,刚刚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