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朋友聊天,聊到了一些旧事,然后一股隐约的伤感爬上心头,仔细体会了一下,这是一种哀伤的情绪。感觉到眼睛有点酸,于是,自我解嘲地岔开了话题,很快平息了情绪。朋友看了我一眼,说,你知道吗?,通常“通情”方能“达理”。
我了然。
我知道我对自己下手从来不手软:哀伤又能怎样?我处理负性情绪的办法永远是打包包好然后谁也看不见,甚至包括我自己。
于是,我长成了一个别人眼中懂事、识大体、乐于助人、温暖、理性、平和的样子,这是一个老少咸宜、皆大欢喜的样子。只是,为了维系这个更容易受到欢迎的“样子”,我把自己那些不容易被接纳、认可的真实情绪和感受像包子一样包了了起来。展示给人的,是一个外表完整、光滑、无裂口的包子。
不是吗?一个包子修养,就是不露馅。
只是,长期以往,我离自己的真实的感受和情绪体验越来越远。
我明白朋友的意思,她是在说,要允许自己的情绪自由流动,这就是“通情”。
情绪的自由流动,才能带来真实生命的鲜活和敏锐,并真正获得生命的力量。所以,当情绪升起时,不要压抑,不要排斥,不要否定,尝试放下头脑不去分析和评判,不去计较是非对错,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觉察身体的感受上面。如果情绪能自由地流动起来,生命的能量就不会阻滞、拥堵,我们就能够带着所觉察的情绪,安然走过。
朋友看着我,狡黠地说,送你一句话哈:去他娘的,老娘才不要做一个包子,我要做个真实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