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简友广场散文
哲学札记(12)——略析影响中国古代哲学思维的心理

哲学札记(12)——略析影响中国古代哲学思维的心理

作者: 金之广 | 来源:发表于2021-09-28 14:22 被阅读0次

    文/金之广

    哲学书籍

    熟读孔子、墨子、孟子或道家的经典著作后,会发现一条有趣的现象:

    借古人之权威,建自己之学说。

    为了让各天子、诸侯、士大夫尤其群众,能够接受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孔子借助了周文王和周公的权威和声誉。

    而墨子为了超过孔子,直接诉诸传说中的大禹,按照历史年代,要比文王和周公早约干年。

    孟子更加激进,人人可为尧舜,直接把尧舜拉出来做靠山。最牛的是道家,什么王啊尧舜啊,都不是事儿,竟然把神农和伏羲立为标杆,借其权威和影响,宣扬自己的主张和思想。

    尧舜禹在历史上,都是传说般的存在,而神农和伏羲更是不言而喻。

    古代哲学家们这么较劲,这样攀比,其源头何在呢?

    中国是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古国,人口众多,地大物博,对于国民经济而言,农业一直占重要地位。而在古代,地位更是不可代替。

    有文章说西方列国是海洋文明,匈奴氐羌是游牧文明,而华夏则是农耕文明,这话有道理。在古代,人的生存几乎全靠农业,而从事者即农民。

    农业的种植规律和特点,决定了农民必须定居,固定在土地上。他们耕种土地,要依据季节的变化,决定何时耕种和何时收获,周而复始。可见,他们是以过去的经验来指导自己的劳作,当他们要试着实行和推广新方法时,往往习惯于回顾自己过去的耕种经验,来获得先例,以求证方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可以说,就是这种心理状态,造就了中国古代哲学家们互为攀比的哲学思维。


    金之广原创内容,谢绝他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哲学札记(12)——略析影响中国古代哲学思维的心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czln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