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闻采石战胜①
张孝祥
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剩喜燃犀处②,骇浪与天浮。
忆当年,周与谢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赤壁矶头落照,淝水桥边蓑草,渺渺唤人愁。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①南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宰相虞允文在采石矶大胜金兵,当时张孝祥正任抚州(楚地)知州,捷报传来,他欣喜欲狂,于是写下本词。②剩喜:更喜。燃犀处:指牛渚矶,典出《晋书·温峤传》“(峤)至牛渚矶,水深不可测,世云其下多怪物,峤遂毁犀角而照之。须臾,见水族覆火,奇形异状,或乘马车着赤衣者”。③周与谢:指三国的周瑜和东晋的谢玄。
译文:金人掀起的战尘已被雪洗,风挽留住了楚地的云(自己在后方羁留)。什么人来替这次胜利战绩谱写悲壮的凯歌,我在古老的城楼吹响庆祝的号角?放眼河山自己平生怀着豪迈的抗金志气,面对如今取得大胜的关河要塞风景,禁不住剪亮烛光,看一看锋利的吴钩,渴望自己也能到前线杀敌。更加令人高兴的是采石矶之处,掀起的惊涛骇浪连天涌浮。
回忆历史上的那年,正是三国的周瑜和东晋的小谢,正年轻力壮。小乔刚刚出嫁,谢玄紫罗香囊犹未焚解,不朽的功业已经建立,的确从容优游,赤壁的巉岩上落日映照,肥水处的桥边一派衰草,悠远缥缈地唤起人们的烦愁。我一定要乘长风破万里浪而去,效祖逖击楫发誓在渡江的中流。
本诗赏析:“风约楚云留”中的“楚”字从侧面交代了词人身在楚地后方,不能亲临战场杀敌的遗憾。“剪烛看吴钩”一句借助夜看吴钩,写词人自己夜间燃烛抚摸宝剑,心潮难平,表现的是词人自己的抱负。结尾用祖逖“中流击楫”典故,与上阕“平生豪气”相呼应,表达词人意图恢复中原的报国志向。全词运用联想和想象,将历史伟业与现实场景融合,用典贴切自然,喜中寓愁,悲中带壮。
本诗反映宋代士大夫集建功立业与风流意气于一身的志向与气质。《水调歌头·闻采石战胜》中,词人赞美虞允文深得周瑜风流儒雅之余风,表达对虞允文战功卓著、建功立业的赞美和仰慕;但同时词人自负年少有为,渴望建功立业,也借此流露出触景伤情之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