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逐渐放权,不总替孩子做决定
孩子小的时候,一切都是父母照看,我们习惯了替孩子做好一切。
但等孩子大一些,开始有了自我意识,父母就要开始一点一点放权,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著名节目主持人敬一丹,对女儿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自己决定”。
从小到大,小到穿什么衣服,看什么书,大到恋爱、工作、结婚等最后做决定的都是女儿自己。
她说“越独立,越安全”。
尤其是一些性格本身就乖巧顺从的孩子,父母更要警醒,减少对孩子的控制。
虽然孩子事事都听自己的养起来省心又舒畅,但前期管得越多,后期放手就越难。
孩子在家越不独立,在外边就越容易当“受气包”。
我们不能要求孩子在家顺从,在外就却勇敢果断。
所以,越是温顺,没主见的娃,我们越应该时刻警醒自己,多多放权,引导并鼓励孩子多做决定。(在孩子犹豫时,提供合理的选项建议)
比如孩子出门玩,犹豫着询问你“妈妈,我该穿哪件衣服”,虽然直接拿出件衣服更省心省力,但忍住,咱要舍近求远。
可以引导孩子一起分析:
先想想我们今天出门要做什么呀?
去超美的海边!
对,海边穿裙子拍照会很好看,但可能有些不方便;穿裤子活动起来方便,但可能没裙子好看。
给出一些建议范围,最后让孩子自己做决定。一旦孩子决定,就不要再干涉,听他的就好。
2.允许犯错,让孩子敢于发声
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并和孩子共同面对选择后的结果。
《一起出发吧》中杨烁和孩子选房子环节中,杨烁想选1号房(最近),但杨雨辰却选择了路途最远、海拔最高的5号房。(拍摄地是4411米的高原上)
工作人员提醒,“如果杨雨辰不舒服,可以适当抱一下。”
但杨烁却梗着脖子说“我不管,他自己选的”。
养孩子其实最怕这种“赌气”时刻——落井下石孩子的错误 ,以巩固自己的权威。
因为孩子不听话做错了决定,就批评指责,否定孩子——
“看你不听我的,搞砸了吧”
孩子还小,没有经验加持,自然所做决定不会一直正确。
下意识地否定之前想一下,孩子的意见真的不可取吗?行为真的不能忍吗?结果真的不能承受吗?
尤其是本身就温顺听话的孩子,他们对自己做错决定后的结果更加敏感在意。
不能因为孩子“好说话”,就总利诱、或威逼他妥协。
孩子只有确定“错了并不可怕,说出来也不会被指责”时,他才敢有自己做决定的勇气。
3.及时鼓励孩子有主见的时候
想要孩子有主见,你得做好一个准备:随时被娃反驳和挑战。
如果你不能接受,那么你的孩子一定很难有主见。
只有当你准备好,孩子发出反对的声音时,你脱口而出的才可能是鼓励而不是质疑;当孩子反抗我们的安排时,你的第一反应才可能不是批评而是表扬他有自己的想法。
我开始也做不到,但后来,研究出一套话术,照搬,也没错:
“你跟爸爸顶嘴了。
觉得你打弟弟,爸爸批评你很委屈?
你确实长大了,会思考父母的行为是对还是错了,这是好事。
我希望你一直保持这份批判思维,因为不管是大人孩子都不会100%做对事。
那么,妈妈就跟你解释下,为什么爸爸批评你……”
当孩子知道,自己和父母意见不同也不会遭受指责,自己的反驳能够被接纳,自己的质疑能得到合理解释,慢慢的,孩子的自我也就出来了。
J.K.罗琳曾说:正是我们的选择,而非我们的能力,成就了今天的我们。人生要面对无数选择,走哪条路都应该由自己决定。
如果一个人没有自己的主见,做事永远犹犹豫豫,受他人影响而左右摇摆不定,这样又如何掌控自己的人生。
所以,我们更给孩子为自己发声的勇气,保护孩子自己做决定的独立。
而让孩子拥有自己做决定的能力,才是真正地让他受益终身的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