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图画书阅读与经典
为图画书(Picture Books)下定义,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因为图画书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概念,它种类繁多,而且种类与种类之间的界限也非常模糊,在我们通常所说的图画书里,图画不是文字的庸,图画书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图文合奏。当然也有例外,例如一个字也没有的无字书。
图画书要用画面来说话,它非常强调画面的连贯,它通常被规定在32页或40页之内,这几十页画面要形成一个连续的视觉映像,每一本图画书必须在限定的篇幅里把一个故事讲得既清楚又好看,这就要求他不但善于运用分镜头语言,还要有一种把握视觉节奏的能力。所以一本好的图画书,即使孩子不识字,仅是靠“读”画面,应该也可以读出个大意。此外,一般来说图画书都有一个精心设计的版式,从封面、扉页到正文以及封底,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左右两页文字与图画相互依存;依靠翻页推进剧情。
封面
从封面可以猜故事,哪怕是一个孩子,也可以从图画书的封面上猜出这本书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多数图画书的封面都是取自正文里的一幅图画,但也有的是专门创作的封面图;还有些图画书的封面与封底连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图画,这就要求你把封面与封底同时翻开来看了。
护封(外封面)
国外有些精装书与平装书不同,在厚厚的硬壳外面还套着一张外封面,一般通称护封。护封前后都有一个向内折的折口,又叫勒口。
虽然图画书的护封与封面是同一个画面,但前后的勒口上往往印着许多与这本书相关的重要信息,千万不能漏看。
环衬
环衬是封面与书芯之间的一张衬纸,通常一半粘在封面的背后,一半是活动的,因其以两页相连环的形式被使用,所以叫“环衬”,也有人把它形象地称之为“蝴蝶页”。书前的一张叫前环衬,书后的一张叫后环衬。前后环衬遥相呼应;环衬常常被人一翻而过,然而实际上,图画书的环衬不但与正文的故事息息相关,有时还会提升主题,甚至说出故事之外的另外一个结尾。
特别是在一个人独自包揽图画与文字的图画书中,更是可以看出作者独辟蹊径的设计。
扉页
扉页又叫主书名页,就是环衬之后、书芯之前的一页,上面一般写着图画书的书名、著作责任者(作者和译者等)以及出版者的名称。除了上述文字信息,图画书往往从扉页开始就有图画,这些图画的作用可不容小觑。
扉页告诉你谁是主人公——有的图画书,扉页的画面就是单独一页。
跨页的扉页图——也有的图画书的扉页,与前环衬的背页合成了一幅双页的画面。
会讲故事的扉页——扉页不仅仅是通向正文故事的一扇门,不仅仅是告诉你谁是故事的主人公,它有时还会讲故事。
它还常常是一个引子——作者会故意在这里埋下一个悬念,吊你的胃口。
扉页给我们第二次阅读的乐趣——还有的扉页,头一次看时还看不出什么名堂,但当你读完了整个故事回过头来再看时,就会明白作者的用心良苦了。
正文
正文即图画书的主体,不光包括文字,也包括图画。究竟应该以怎样的态度来阅读一本图画书。
图画书和亲子阅读
松居直可以说是日本最久负盛名,同时也是最坚忍不拔的图画书阅读的推广者,几十年来他一直旗帜鲜明地坚持一个观点,就是图画书不是让孩子自己读的书,而是大人读给孩子听的书。
松居直还主张大人应该边给孩子读图画书,边让孩子自己看图画,孩子即使是只看图画,一本图画书的内容也可以猜个八九不离十。孩子能读出大人意想不到的意思。
封底
合上一本图画书时,图画书的故事就已经讲完了吗?有时是这样,有时却不是。
合上书之前故事就已经结束了
把故事的结尾延续到了封底上
开本
开本是表示图书幅面大小的一个行业用语。图画书的开本有大有小,小的不过巴掌大小,大的有时甚至会超过半张报纸。由于长宽的比例不同,还有横开本和竖开本的区别。
小开本和大开本
世界上最早的小开本图画书,可能要算是比阿特丽克斯·波特的《比得兔的故事》了。
竖开本和横开本订口在书芯长边的开本叫竖开本。竖开本是最常见的开本,传统的文字书就是清一色的左右翻页的竖开本,上下(天头至地脚)的尺寸超过左右的尺寸。
订口在书芯短边的开本叫横开本。许多图画书是左右翻页的横开本,左右(订口至切口)的尺寸超过上下的尺寸。
异型开本正规开本都是全张纸按长边一次次对折而成的,开本数是几何级数,除此以外的都叫异型开本。图画书为方便排图,大量采用长宽比例接近的异型开本,如20开和24开等。这里只介绍长宽比例悬殊的异型开本,它们有的是纸张按短边对折而成的。
折页、散页及其他
有些图画书里暗藏着一个或多个折页——当翻到某一页,画面突然向左或是向右、向上或是向下延长了;有的图画书并不装订成册;还有的图画书从前往后、从后往前都可以读。
图画与文字的关系
“图画与文字相互依存”、“图画与文字交织表达”、“图画和文字共同承担叙事的责任”……本质上都是一个意思,如同戴维·刘易斯在《阅读当代图画书:图绘文本》一书的导论中归纳的一样:它结合了两种不同的表现模式——图画与文字——成为一个复合的文本。
在绝大多数的图画书里,图画与文字呈现出一种互补的关系,缺一不可,具有一种所谓的交互作用。文字可以讲故事,图画也可以讲故事,但一本图画书的故事还应该是图画与文字一起讲出来的故事,即图文合奏。
所以佩里·诺德曼在《儿童文学的乐趣》里面才会说:
“一本图画书就至少包含着三个故事:一个是文字讲述的故事,一个是图画暗示的故事,还有一个是文字与图画相结合而产生的故事。”
图画与文字的相互补充
图画与文字的滑稽比照
图画与文字分别讲述
文字的排列
图画书的文字,有时占据左面一页,有时占据右面一页,更多的时候是位于画面的下方,这是常规。但也有的时候,文字的排列会打破这种约定俗成的常规。
循规蹈矩的文字排列
在绝大多数的图画书里,文字还仅仅是一个叙者,恪守职责,默默地承担着和图画一起讲故事的任务,在排列设计上并没有什么出格的地方。
“图形化”的文字排列
不过也有的图画书里,一行行排列得好好的文字会像脱缰的野马,突然挣脱束缚,变得又大、又粗、又黑,甚至歪七扭八地扭曲起来——这时的文字就不仅仅是文字了,是图画,是情绪,给我们带来了一种视觉上的冲击!
画面的连贯与叙述
一本图画书通常有二三十页画面,这些画面一幅幅连贯起来,一个故事就被叙述出来了。问题是,这一幅幅画面是怎样被连贯起来的呢?其实,每一本图画书的画面与画面之间都是被一根线串联起来的,只不过这根线有时你看得见,有时看不见。
潜在的节奏
多数图画书都有一个一气呵成的故事,情节环环相扣,不重复。然而,还有一类图画书,会有一个不断重复的结构,如果找出它的规律,把一幅幅画面按小组排列,我们就会看到一种类似音乐里的节拍般的节奏了。
隐藏着的细节
在一本图画书里,常常隐藏着许多作者在经意或不经意之间留下的细节。它们有的与作品的主题无关,只不过是增加一点小噱头或是出自作者个人的癖好,但也有的与主题息息相关,甚至可以说,缺少了这样一个细节,整个作品就缺少了一种发人深省的力量。
留白与空白页
留白是说画面,空白是说页面。留白是绘画技巧,空白是设计手段。留白和空白,都是图画书常用的表现方式。它们为读者提供想象的空间,具有无中生有和无中胜有的效果。
留白表现悠远的意境
留白是中国水墨画追求的一种悠远深长的意境,有的西方画家也深谙此道。
留白改变视觉印象
留白的确是会改变人的视觉。
留白表现空间的距离
留白也可以用来表现距离。
留白表现心理的距离
留白来表现孩子们心理上的距离。
方向性
绝大多数的图画书阅读时是从左面一页看到右面一页的。因此,故事叙述的方向也总是从左到右。这就有了一个方向性的问题,出场人物是顺着还是逆着这个方向行动,决定读者的目光是追随还是相迎。强调动作的方向性有时能产生戏剧性的效果。从左往右的动作方向一般来说,百分之九十九的图画书都会遵循这个方向性。比如出场人物的前进方向,就都是从左往右走。
方向逆转预示遭遇麻烦
可是,如果这种方向性发生了逆转,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一直朝右走的人突然掉头往左走,会是怎样一种情形呢?
逆向表示速度
用方向的逆转来表现主人公遭遇危险的情形
时间与空间
图画书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可以用来表现不同的空间;但大概只有一种办法表现时间,那就是要透过图画让时间看得见。看得见的时间画家们常常会在图画书里不声不响地穿插进这样一些细节,只要我们能够找到,前后一对比,就会发现时间的变化。
同一画面表现不同时间
其实,即便是在同一个画面上,也可以表现出时间的变化来。松本猛把这种手法称为“异时同图”,就是在同一个画面上表现出不同的时间的意思。
同一画面表现不同空间
说完了时间,我们再来看看空间。有的图画书里,一个画面里会出现两个完全不同的空间。
不同画面表现不同空间
颜色
颜色,除了是绘画里最基本的元素之外,在图画书里还有许多特殊的作用。
迪克·布鲁纳曾强调说:颜色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每一种颜色都会产生唯有那种颜色才会有的特别的力量。作为一种沟通的特殊语言颜色有时是一种特殊的语言。
颜色的联想有两方面:一是颜色的象征性……我们对各种颜色的反应是来自这些颜色与某些自然物的联想——也就是说,我们将红色与血、白色与光、雪与骨头联想在一起;黑色与暗、黄色与太阳、蓝色与海及天空联想在一起。”
框线
这里说的框线,包括四周规则的留白。加上框线,画面看上去四平八稳、持重多了。然而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是,一些明明是想象力狂野奔放的图画书,偏偏也要加上一个框线,是要遏制住无拘无束的幻想吗?
有框线和无框线
有些图画书的图画自由自在,没有框线的束缚;但也有一些图画书在图画的四边加上了一个用线条或留白围住的方框,比如黑色的框线,或者是用四周的留白来作为框线的。
为幻想加上真实的特质
可是,一个奔放的幻想故事,为什么要用框线框住它的画面呢?佩里·诺德曼给出了这样一个独到的见解:
“谈到设计效果,边框是一个特别有趣的例子。在严格限定的边框中呈现的事件暗示着超然和客观,许多描绘幻想世界的插画家都惯于运用这种手法。图画书中的白色边框,为书中描绘的奇异事件增加了一层客观、真实的特性。
突破框线
不过,也可能是嫌一本图画书的图画从头至尾都被一根框线框住太沉闷了,画家偶尔会来一次小小的突围,让图画中的人物冷不防探出到框线之外,打破均衡,活跃一下画面。
视角
视角是指观察的俯仰角度。角度是构图最富于戏剧性变化的因素,它像迷人的色彩一样,不但会配合主题,让一个故事的视觉语言变得跌宕起伏,还会唤起人们的情感。一本图画书的画面,往往会因为视角的不同而产生明显不同的效果。
五种不同的视角
他如果把画家的一双眼睛比做摄影机,那么他以一个什么样的角度来观看画面,就是视点了。鸟瞰(垂直往下看)、俯角、平角、仰角,还是虫视(垂直往上看)呢?一幅幅画面也因此而变得多姿多彩了。
鸟瞰——从极高处往下看就叫鸟瞰。
俯角——俯角比鸟瞰的视角略低一些。
平角——平角的观察点与画面主体大致处于水平位置。
仰角——仰角是指从低处往上看。
虫视——从下垂直往上看就叫虫视。
画面大小与色调变化
画面大小可以用来暗示人物的情绪,画面色调,还可以表现环境的意境。
画面大小暗示情绪
画面大小的变化,的确是一种表现人物心境或是处境的好方法。
画面大小表现等级
当然,有时画面大小变化的意义要相对隐晦一些,不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需要细心揣摩。
色调变化表示意境
幼儿也能看懂的色彩变化
无字书
无字书一个字都没有,完全靠画面来讲述故事。因为不再是图文合奏,少了一条文字的叙述线,所以无字书叙述故事的职能就责无旁贷地落到了图画的身上。而要以纯粹的图画语言演绎出一个完整的故事,无字书的图画就必须具有更多的解说性,能让读者透过图画看懂故事。
环环相扣的情节
分割小图的叙事作用
我们在无字书里,常常会看到类似于电影分镜头或是漫画格的分割小图,其实,这就是最常见的一种解说性画面
形象地讲述过程细节
蒙太奇
仅仅是靠解说性的画面,还无法完整地叙述出一个连续的故事。在无字书的画面与画面之间,还存在着一种镜头的连接。从一个镜头连接到另外一个镜头,就是电影上常说的蒙太奇(Montage)了。蒙太奇是将一个个镜头组合成动态系统的艺术。如果我们把这个概念借用到无字书里来,那么我们就可以说,正是蒙太奇把一幅幅解说性的画面连接成了一个流畅的、流动着的故事。
连戏
连戏(Continuity),是电影上的一个术语,说的是观众阅读蒙太奇,会把两个镜头中的事件联系起来,去发现和创造这种并置的理由。一个个不同的镜头,正是经过观众的这种连戏印象连接到一起的。说到底,就是需要观众的积极参与。这个连戏,用到无字书里来就是读者的想象了。
“图画书中总是包含一系列图,当读者从这幅图看到下幅图时,就必须想象他们所看到的这两幅图之间的变化可能是因为发生了什么事情。当然,书中的文字常常会给出两幅图之间所发生的事件细节,但读者一旦学会了寻找这种关联的策略,即使没有文字也能看懂图画讲述的故事。插画家正是依靠这种技巧才绘制了无字图画书,即通过提供一连串互相关联的图画来
媒材与技法
凭借不同的媒材,图画书有太多的表现技法,除了铅笔画、蘸水笔画、版画、水彩画、油画、压克力颜料画,还有照片、拼贴以及电脑制作等等,正是这种多样化,才让图画书拥有了迷人的外貌。
艺术风格
什么是图画书的艺术风格呢?佩里·诺德曼给出的答案是:“与色调及介质不同,风格不是一项独立的属性,而是作品各个方面整体考虑的效果之和,是一幅画或一个文本与其他作品相区别的方式。风格产生于艺术家对主题及呈现方式所做的各种选择。”艺术风格的分类关于图画书的艺术风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夏洛特·S.赫克等人合著的《儿童文学在小学》一书里,艺术风格分成了八类:写实或具象派艺术(Realism or Representational Art)、印象派艺术(Impressionistic Art)、表现主义艺术(Expressionistic Art)、超现实主义艺术(Surrealistic Art)、稚拙和民间艺术(Naive or Folk Art)、卡通艺术(Cartoon Art)、文化习俗(Cultural Conventions)及个人风格(Personal Styles)。
题材
可以这样说,图画书的题材拥有着无限的可能性。
图画书的题材非常广泛,除了民间故事;童话故事;亲情故事;幽默故事……之外,还有相当多的作品,涉及诸如战争、单亲家庭以及死亡等过去被认为不适合给年幼的孩子看的主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