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推荐书目,格非《江南三部曲》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山河入梦》。
这部小说,作家毛尖评价是:
格非以《山河入梦》的力量平衡了一个时代,在爱情都变成脱衣舞的世界里,夜夜夜宴,黄金金金,小说却以感人至深的梦想为我们最深处的绝望拉上了帷幕。
看着,就觉得很吸引人,是吧?
我第一次看这部小说,是高二的时候,因为闺蜜企鹅的强力推介。她当时说服我去看的理由是,不能总看太美好的故事,红尘本来就是破的。我们应该不回避晦暗,但记录光明,不回避凉意,更拥抱温暖。
嗯,我觉得她说的有道理,所以花了几节物理、化学、生物课的时间,看完了整部小说。和格非的其他两部作品一样(《人面桃花》、《春尽江南》),都是书名灿烂得如同春日,可是故事里的内容,却让人深深地感受到冬日凛冽的寒意。
说回这部小说讲述的故事,概括起来说就是在1952年到1962年间的江南农村,出生于大资本家家庭的姚佩佩(20岁)与梅城县县长谭功达(40岁)之间的一段曲折的爱情故事。
小说开头写了女主角姚佩佩遭遇家庭变故从上海来到梅城,在浴室卖澡票,然后偶遇了县长谭功达,各种机缘巧合之下,成为他的秘书。而谭功达虽然喜欢她,但却担心年龄、观念等等各种差距,于是坚持发乎情,止乎礼。
比较纠结的是,对姚佩佩有所企图的谭功达,却与舞蹈演员白小娴建立恋爱关系。但突来的一场变故又让他们的恋情无疾而终。另一方面,姚佩佩在挚友的诱骗下,惨遭强暴,生性刚烈的她一怒之下,杀死了施暴者,从此踏上逃亡之路。
说回谭功达,作为县长,他对梅城的规划理想屡遭挫折,后来还被意外免职,受到各种排挤,并被下放到花家舍。在那里,他惊奇地发现,自己梦寐以求的“桃花源”竟然已经鲜活地存在在现实中。而同时,身在花家舍的谭功达,也终于看清自己内心深处对姚佩佩的感情。
故事结局充满戏剧性和荒凉:就在谭功达下定决心去找姚佩佩的同一天,姚佩佩被逮捕并处以枪决,而他自己也因为包庇罪和反革命罪在梅城监狱郁郁而终。
可以说,这是一个让人不开心,甚至觉得很沉重的故事。
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没有一个人可以置身之外。你高高在上的时候,多的是锦上添花的人,你匍匐在地的时候,多的是落井下石的人。
在这里可以分享另一篇几百字的小文章《道一声珍重》。里面有一段话讲得特别特别好:
“人在得势时,往往忘了自己的名字;人在失势时,往往忘了自己的名节。人生一得意,则亲不认,则友不睬,则视山盟海誓为癫狂柳絮,则视天下万物为翻云覆雨;人生一失意,则操不守,则节不顾,则视阿谀奉承为终南捷径,则视卑躬屈节为东山再起;被宠忘了人,遭弃忘了己,达则不珍重别人,穷则不珍重自己。”
我想,如果看过《山河入梦》,那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会更加深刻一些,虽然男女主角都不是那种没有原则的人,但是,他们都身处于“有理说不清”的时代环境中,实在难以出淤泥而不染。这也注定了两个人的结局,要不选择和世俗同流合污,要不就只能被毁灭。
小说里的官场与情场,理想与现实,执着与妥协,信任与背叛,就像一个个无底洞一样,会把你吸进去,然后你会愤慨,会郁闷,会充斥着各种茫然和无力感。最终会叹服,这样的结局就是最好的安排。
通读完整个故事,你还能稍稍窥见作者的小心机。
他在展现小说中的乌托邦理想天堂的同时,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对所处现实环境和文化制度的一种批判和对历史的一份领悟与思考。
他非但没有否定和讽刺这种近乎不现实的乌托邦精神,而且还企图借鉴这种乌托邦梦想的能力,来思考国家和民族的出路。所以,这个故事也可以理解为:作者对当下浮躁社会进行反抗的一种方式。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每个人的阅历不同,视角和立场也不同,也许你还能从这个故事里看出更多更有价值的东西。但不论如何,仍是希望你能喜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