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之前,在空间里看到一个前辈对这部电影发出吐槽,后来也看到不少对电影的质疑。我也确实抱着它会不尽如人意的态度去看的。然而看完《八佰》这部电影之后,心情不平静了很久,为先烈的悲壮感动,为战争的残酷难受,也为现如今的家国感到骄傲。
大抵是对家国历史有着一种无法言说的温情与敬意,每每看到这种由真实历史改编的电影,每每看到关于国家过往的历史,总是充斥着深深的家国情怀。尤其是这种催泪的战争篇。看完之后,我们四个人都沉默无言,不知道该怎么宣泄情绪,消化这一段历史。后来我们之中的一个人,也只是感慨一句,“这一路走来,我们国家太难了!”
是啊,一路走来,太难了,历史对于我们这些观看者而言,都觉得太过于残酷,更何况亲身经历过的人。我们只是看一遍,就觉得苦痛,你们,那些身处其中的人,又该是何其的艰难?
这些个烈士英豪,在这样战火喧嚣的夜下隔着不远不近的距离沉默地望着河对面的笙歌烟火。放在盛世和平年代,他们大都还是正值风华正茂的少年或者青年,正值青春韶华,原本是可以一夜看尽长安花的鲜衣怒马小伙子和可以妻儿绕膝尽享俗世安乐的大丈夫,他们原本可以有不一样的人生,是任何事都不需要涉及生死的年纪。可是在当时,国力衰微,山河动荡,他们所向往的生活,经由万般含糊其辞,也只能隔着硝烟烽火,远远遥望,暗暗默想。
电影所表现出来的的对比,真的太强烈了,强烈到冲击观众的情绪。强烈的对比,让我们想起的是残酷的战争,思考的是国与国之间的差距。隔着一条河的距离,一岸是两国相争的生灵涂炭,一岸是灯火阑珊的声色犬马。隔着硝烟弥漫,看着灯红酒绿。有些话,好比“弱国无外交”,好比“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会意识到,国家的盛衰与个人的关系。
我知道,这场战役,终究是输了,没有守住四行仓库,没有阻止日军的杀伐。好像他们这四天三夜的奋力死守,还是付之一炬,自损八百,也没有伤敌一千。那么,这场战役带给我们的意义是什么呢?是电影里的一句话说的那样,“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如果我们国人都如此英勇,就算败了一场战役,或者两场三场十场,我们也不会完败。起码最后的历史证明了,我们的民族,没有屈服,我们的战士,铁骨铮铮,护住了我们的大好河山。
我们不断的去回顾历史,不断的去将历史的沉重展现在世人面前,不是为了去复仇,也不是为了让我们对过去的伤痛痛耿耿于怀。而恰恰相反,我们正是以这种方式来表达我们的反战思想。表达我们对现世和平的珍惜。“即使是在憎恶和杀戮中,仍然有些东西值得人们为之活下去,我们描绘憎恶是为了描写更重要的东西,我们描绘诅咒是为了描写解放后的喜悦。”
我不参与这部电影的制作,造型等等之类的话题,因为我也不懂,我只知道,这部电影,我感觉很好。这是我们国家自产的由我们国家历史事件改编的电影。或许相当于真实历史,会有不尽真实的地方,有欠缺之处。在我看来,这部剧已经很符合很贴近历史原貌了,值得一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