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梦怡
今天和朋友一起去看了最近很火的《八佰》,看着网上的连连好评,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走进电影院。看完过后,有一种强烈的想要当兵,保家卫国上战场的愿望。我边擦着眼泪边和朋友说:“真的太不容易了,我们可真幸福。”
这样一部催泪又热血的电影,让我再一次对我们国家的历史和人民子弟兵的英勇深感敬畏。
影片是以1937年冬的淞沪会战作为背景,以一群“散兵”从贪生怕死到英勇杀敌作为线索展开。其中,由欧豪饰演的端午成为一个典型人物,因为掉队而被抓到成为88师524团1营的一名士兵,他从胆小怕死甚至试图逃跑的“孬兵”一步一步成为敢主动上阵杀敌的英雄,这既是他的成长,也是整个军队的蜕变,更是我们中华民族从被欺辱到反抗的一个缩影。
这部影片之所以引人泪目,是因为牢牢抓住了观者对于国家和民族最真实,最质朴的责任感和担当感。从“我不敢上,与我无关”到“我必须上,这是命令”再到“我一定要上,这是我的使命”。
在危难和死亡面前,恐惧是人的本能,就像是最开始蜷缩在麻袋里的“瓜怂”,乞求着不要让他上战场,但是在他眼睁睁看着身边的人战死,他心中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中国士兵的血性被激发出来:他要为身边死伤的同胞报仇!
他的报仇之情远远压制了恐惧和懦弱,他上阵杀敌,用性命守护国旗,他不再任人宰割,此刻的他,撑起的不仅仅是国旗,更是我们整个国家的希望。
图片来源于网络“这些孩子,个个都是爹娘生的。”当我看到一位位将士身绑炸药,毅然跳下与侵略者同归于尽时,我的眼睛模糊了。
他们嘴里喊着自己的名字,喊着爹娘孩儿不孝,每一次的纵身一跃,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每一次的轰响,都是一位英雄的怒吼。这是对侵略者的震慑,是对当时中国四万万同胞的唤醒。
图片来源于网络在这之前,他们可能是农民,是学生,是父母的掌中宝,但当他们身绑炸药之时,他们只有一个名字,是英雄,他们之中的某些人可能没有上过学,不认识字,甚至不知道什么家国情怀,但是他们知道,我们的国家被侵占了,我们的同胞被欺负了,我们的民族要灭亡了,是生存的信念让他们不约而同的拿起手中的武器,对准敌人的头颅。“宁愿死,不退让,宁愿死,不投降”是他们坚定的信仰。
当学生主动请缨上战场,当士兵主动要求坚守战地,当人民冲破栅栏想将士伸出双手,当书生放下笔墨拿起钢枪之时,我知道,我们的国家即使处于最危险困苦之时也不会亡,我们的民族即使经历了欺辱落寞也不会倒下,因为在我们血液里流淌着的是对国家的责任和担当,是祖先留下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古训。
时至今日,无论是全民抗疫还是团结抗洪,无一不体现出我们民族的团结和凝聚力。因为我们经历过屈辱,因为历史带给我们的是“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因此,我们不敢有一丝懈怠。
英魂永流传,吾辈当自强,我们不复仇,但我们更不会忘记这段屈辱。曾经,军长将400人防守说成800人,只为迷惑敌人,鼓舞士气;如今,我国海陆空军队武器精良,训练有素,保卫山河无恙,国泰民安,这盛世,如你们所愿。
缅怀先烈,致敬英雄。
感谢阅读,感谢支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