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自贲友林《分层,看到不同的表现》

这样的作业设计,遵循“低入”“多思”“高出”的原则:“低入”,即作业的门槛低,所有学生面对这样的作业,都有想法,都可以完成,不会无从下手;“多思”,即作业中问题与任务的空间较大,对学生具有适度的挑战性,学生多想一想,就有更多的、更深入的想法;“高出”,即学生通过完成作业,可以实现对自己的完善、超越与创造,达到更高的收益。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孔子这样的阐述,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思想,即根据学生智力水平的高低来决定教学内容。不过,这是从教的角度作出的安排。而本文提供了另外一种思路,不是教师决定是否对“上智”“下愚”与“中人”“语上”,而是让学生自己选择探索学习的“下”与“上”,并鼓励他们“向上”。说到底,无论是作业还是教学的分层,都期望看到活泼泼的学生,看到学生的发展,看到学生的主动性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