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一书的缘起
去年7月中旬,我结束了为期一年的村小代课教师的工作。
那时,我已毕业一年,却没能拥有一份正式且稳定的工作,那也是我父母对我最大的期待。
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一直是我的梦想。
“能养活自己,不误人子弟”是我发出的第一条朋友圈。
可能,求而不得是人生的必修课吧。
在那两个学期里,我尽力去摸索,去提升教学能力,事实证明是我图样图森破。
我可能是一个过分严格且追求完美的教师,和七八个孩子相处的整个过程也不能说很愉快。
我试图调整,却总是失败。
而客观方面,我终于取得资格证书,却因为专业不相关不能报考招教类考试,也就是说我将无法成为一名正式教师。
至此,我不得不放弃了。
去年暑假,是一个比较尴尬的时间段。作为一名失业青年待在家中,前途迷茫,我在教师和其他考试中纠结徘徊,甚至想过考研。(不要怀疑 我每到七八月份就想考研,今年也是。)
害怕自己在苦闷中彻底失去了努力的方向,我开始坚持一周一书。
我还是相信书会给我一个答案。
一周又一周,我尽力去完成一周一书的目标。
有些周,时间宽裕,选书也认真,读书也用心,感触也多;也有些周,琐事缠身,选书翻书都有些凑数的嫌疑。
不过到现在第五十周,我都坚持在朋友圈、QQ空间于每周五或周日晚上更新状态,分享新一周一书。
当然这种分享是简单化的,一般是配两张图、摘几句话。
对于朋友的点赞或沉默,我都很感谢,谢谢朋友们有形或无形当中的督促。
读书的理由有很多。对我来说,可能读书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了。
“携书如历三千世,无书唯度一平生”这话我是相信的。
我比较宅,读书可以让我透过纸张和文字,走向陌生的远方也走近陌生的他人。
我可能有轻微的社交障碍,认识新的人事,慢慢熟悉,于我总是像翻山越岭般困难,我习惯了只和熟悉的人事打交道,维持一种简单又不太频繁的联系,将更多的时间留给自己。
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显得我有些自闭而孤单,要和这样漫长的孤单达成和解,与我的孤单寂寞时间和平相处,读书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一周一书 五十二周
这五十二周里,我一半时间是失业状态,另一半时间在基层工作。
患失亦患得可能是人类的通病。
在失业期间,我过得很艰难,没有工作这个事实让我早晚备受煎熬。家人的期待也罢,整体就业形势的严峻也好,都让我不得不陷入一种焦虑。二十四岁,大学毕业一年有余,为稻粱谋不再是一个可以回避的问题。在坚持一周一书的同时,我加入考试大军,尽力保持一种战斗的状态。现在想来,那时候有一种“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劲儿。我记得自己不停的翻书、做题、总结;我记得整个秋天的忙碌;我记得玉米地里的辛苦;我记得每次考试往返途中的颠簸……
努力不会白费,二十六周后,我正式上岗,成为基层工作者。我还记得,在第一次集体会上我的自我介绍:毕业一年有余,相对缺乏基层工作经验,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慢慢学习、慢慢提高。工作半年,需要学习、适应和改变的地方真的有很多。在我的十平米,我租的小房子里,有好几次我一个人大哭。每天两点一线又很难说非常有成就感。时间在无意中被消磨,被虚度。有些小问题会扩大化,有些不必要的焦虑困扰着我。我被动的 瘦了。
这种感觉有些像韩剧《未生》,我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和我多年读书生活完全不同。在学校期间,我在任何一个集体当中,其实都是单枪匹马的,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小世界里,我过得开心而自由。可现在,我也不知道该往何处去了,我借着读书消极遁世,也在寻求解决之法,或者有所缓解也好。
我的订阅号
朋友圈里的一周一书显然也很难继续了,朋友圈里多了很多人,并没有解决我的孤单,反倒是感觉堵上了一个我与世界联接的窗口。
另外,只是摘几句话也不能完全满足我表达读书心得的愿望。
所以有了我正在摸索使用的一个微信订阅号-花生米小木屋。
我将在朋友圈之外,继续坚持一周一书,慢慢培养写字的习惯。
在这第一篇里就简单交代如上吧。
如果喜欢,
可以搜索关注我的订阅号:
花生米小木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