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人性才能够更好的在自己的生活中穿梭自如,更好的生活在这个世界里面。而人性更多的可以从心理学与神经学去解释这些人性的现象。
最近发现自己的刚需开始发生变化了,这里就从人性的角度去打破这个格局,让自己更好的生活在这个世界里。
通过元认知,我发现我的刚需也就是我的需求开始在社交、性需求、懒惰中徘徊了。原因在此。
开始想社交了,人是一个社交的综合体,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社交,而社交的意思就是,你需要通过他人的反馈才能够知道自己的存在,如果他人对你没有反馈,你是不知道自己存在这个世界的。所以社交是你的一大刚性需求。你必须需要社交。
开始不断的增加性需求,当然在现在这个大环境,通过自己的满足也能够很好的满足自己的性需求的。归根到底,还是人类的基因里面存在着繁衍后代的强大基因。因为你需要不断的证明自己还拥有这个能力,就需要不断的通过个人操作,展现这个能力,确保自己可以繁衍后代。
开始在懒惰中徘徊。人总是喜欢做容易的事情,这也是人类固有的基因。如果你可以观察,20%的人是真心喜欢学习的,80%的人是不喜欢学习的。所以你在社会上遇到一个会和你说学习上的事情的人很少,跟你拉家常的人很多。这里并没有说学习一定是很好,拉家常不好。这里只是从每一个人的学习生涯里面总结出来的是一个事情,学习一样事情是有一定难度的,而让自己的大脑去做喜欢的事情是容易的,比如睡懒觉、打游戏、看电影等。
假设这些刚需社交、性需求、懒惰都是建立在我们的行为当中的,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利用人性来进行自己的刚需改造呢?笔者这在理尝试着。
社交。社交是人的一大刚需,那么我又想学习,又想与别人交流。那就这样吧,去找那些和你有共同学习愿望的人,并且非常有趣的人一起交流。微信的月活跃用户有9亿人,也就是中国人口的69%的人都用微信了,建立一个这样的微信社群容易吧。而自己就加入了《每天三件事》打卡群,里面18个人每天记录着自己的学习、感悟的一个小团体。还有自己加入的《25班|007不写就出局》、《学习财富专栏》微信社群,这些都是一群想学习的人,建立的微信沟通群,通过写作、打卡、交流,同时自己也加了很多战友的微信,在朋友圈里面也能够和他们互动。这不是满足了自己的社交的需求吗?
性需求。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以金字塔图像呈现,基本需求最强的在最底部,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是需求。而性需求应该是需要社交需求的一个范畴里面,都是在自己满足了底层的需求,然后需要一步一步满足的需求,自己才会满意的。如何破局呢?也就是先承认这个是自己需求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抵达一个程度的时候是无法避免不去主动满足这个需求的。主动的满足或许是其中一个很棒选择。
懒惰。懒惰与人的欲望是相辅相成的。那就去做一个赋予重大意义的事情,想要收获更多的东西,就需要给自己一个欲望的诱惑。当你想用好英语,那就把每背一个英语单词,或者每天复述英语,想象在未来肯定是会有收获的,而且在未来的2年内,自己会额外收入1万多的收入,是因为英语带来的。会英语会获取到更多的一手知识,让自己能够做出更明智的选择,所以很大概率会给自己带来更多额外的收入。
刚需都是可以通过自己的辩证分析建立的,当懂得刚需可以建立的话,就可以通过自己的大脑去一步一步建立自己更好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刚需。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