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学社花草随拍
复合肥设备改造(3)

复合肥设备改造(3)

作者: 业余养花 | 来源:发表于2020-11-23 05:36 被阅读0次

    烘干问题一解决,造粒就成了阻碍生产能力提高的卡脖工序。

    就单体(粒)而言,复合肥的造粒原理相当简单,就是一个团泥巴蛋的过程;如果将群体都考虑进去,情况却相当复杂,牵涉到群体与个体的关系;小批量生产,粒和粒之间互不影响,随着负荷的加大,存在的问题就彻底地暴露了出来:

    粒度不均,合格率低,粒表缺少光泽,扁状的粒较多,甚至会有“泥块”滚出,粘壁现象严重。

    导致这种情况的因素很多,经多方面对原设备评估、分析、排查和反复操作体验,越加认识到:滚筒直径偏小是问题的根本所在,也是供货方放弃的合理解释。

    滚筒大,提供的滚面多,既可将容纳的总粒数增加,又能保证单颗粒自由滚动;也就是说,不但生产能力大,而且质量好。

    滚筒小,除上述情况相反外,内壁下部承重面也小,且弯曲度大,容易积料;料积得多时,影响个体颗粒的有效滚动,通常伴随的是群体滚动,或群体滑动;群体滚动时,就形成大泥巴块;群体滑动时,个体几乎不滚,它是形成扁状粒的主要原因。

    造粒滚筒内壁也有许多翻板,原状与烘干滚筒内的类同,也是长方形直板。

    从各自所起的作用看,翻板的形状是不应该相同的。

    根据我的理解,造粒筒内的翻板起的主要作用应当是:切断堆积纵向连体,减少料流在底部的堆积量,降低群体滚动或滑动的机率。

    从减少堆积量来分析,平板形状就显得不是那么合理:因为滚筒本身是前端高、后端低,平板上基本存不多少料。

    板上存料越多,下部堆积的量就越少;所以,我把原来的平板全部改成了方锹(或簸箕)形,使其两边向上翘起;这样以来,锹形板内的料就可以存得多些了。

    滚筒大小是决定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厂家提供的造粒滚筒直径偏小,存在先天缺陷,不知道他们是为节省材料有意为之,还是没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从当时的情况看,不具备换滚筒的可能,那样动作太大了,时间也不允许;小打小闹,快速解决问题,比较切合实际;最终,还是把希望寄托在对翻板的改造上。

    我在想:最好在板面上制造一个利于颗粒滚动的条件;于是便将锹形板加长加宽,取消高端处的翘边,并弯成类似犁铧的曲面。

    尽管单个铧面不大,但滚筒内有几十个这样的翻板,加在一起也不是个小数,这样整个设备的滚动面就增加不少。

    除此之外,还模仿圆盘造粒的原理,再距滚筒出口一米的位置,焊了一圈20公分高的挡板,以增加造粒滚动面;不过留了三个等分的缺口,为的是防止积料过多。

    起初只是凭推理这么试试,没想到一举成功,不仅生产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各项参数指标也都非常满意。

    原设计年产3万吨生产能力,按天算不到100吨;后来,基本每天都生产100吨左右,最高达到过120吨/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复合肥设备改造(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disi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