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万法归宗
六祖慧能与神会禅师的六问六答

六祖慧能与神会禅师的六问六答

作者: 华网佛学 | 来源:发表于2019-01-18 09:58 被阅读71次

唐代有一位神会禅师,俗姓高,是湖北襄阳人。童年时就从师学经史,尤好老、庄之学,后来读《后汉书》知有佛教,后于国昌寺从颢元出家。他13岁时,从荆州玉泉寺前往广东韶州曹溪处参拜六祖慧能。

神会在广东韶州曹溪六祖慧能处住了几年,颇受慧能的器重。为了增广见闻,不久他又北上参学。先到江西青原山参拜行思禅师,然后又到河南洛阳受戒。唐景龙年中(707-709),神会又到了曹溪。他认真阅读佛教经典,但有六处感到困惑不解,于是他便去请教六祖慧能。

第一问:“在戒(戒律)、定(禅定)、慧(智慧)三学中,所谓戒,应戒何物?所谓定,应从何处修习?所谓慧,应从何处获得?”

六祖回答说:“定就是定其心,戒是戒其行,慧即在自性中观照,自见自知深。”

第二问:“本无今有有何物?本有今无无何物?诵经不见有无义,真似骑驴更觅驴。“

六祖回答说:“生前的恶行记忆本无,生后的善行今有。念念不忘行善,后代人天不久。你现正在听我的话,我就是本无今有。”

第三问:“将生灭却灭,将灭灭却生。不明了生灭的意义,所见就如同聋耳瞎眼。”

六祖回答说:“将生灭却灭,令人不执性,将灭灭却生,令人心离境,未脱离这两种见解,自然除去生灭的错误观点。”

第四问:“先顿悟而后渐悟,先渐悟而后顿悟,不了悟顿、渐的人,心里常常迷闷。”

六祖回答说:“听法顿中渐,悟法渐中顿。修行顿中渐,证果渐中顿。顿、渐是不变的条件,悟中不迷闷。”

第五问:“先定后慧,先慧后定。定、慧后初,怎样才是正确的呢?”

六祖回答说:“本性常生清净心,定中而有慧。于境上无心,慧中而有定。定、慧平等没有先后,定、慧双修,自心就是正。’’

第六问:“先佛而后法,先法而后佛?佛法本根源,最初从何处出?”

六祖回答说:“说就是先佛而后法,听则是先法而后佛。如果说佛法本根源,一切众生都从自己心里出。”

神会在六祖慧能圆寂后,曾到洛阳弘扬六祖的顿教,确立了六祖在中国禅宗史上的地位,并著有《显宗记》盛行于世。后来,神会在山东菏泽建寺,开创菏泽宗,他因此又叫菏泽神会。

感悟:

神会的禅法称为“无念禅”,即他说的“不作意即是无念”,又说“法无去来,前后际断,故知无念为最上乘。”不过,神会最忠实的是知见解脱,主张定、慧同等。只是可惜,神会的菏泽宗到唐末便衰落了。

相关文章

  • 六祖慧能与神会禅师的六问六答

    唐代有一位神会禅师,俗姓高,是湖北襄阳人。童年时就从师学经史,尤好老、庄之学,后来读《后汉书》知有佛教,后于国昌寺...

  • 神会初见六祖时问:和尚坐禅,还见不见

    神会十三岁时向六祖求法,初见时问六祖:和尚坐禅,还见不见?六祖用拄杖打神会三下,反问:是痛不痛?神会说:亦痛亦不痛...

  • 《习禅随笔》十五

    天台山云居智禅师答见性成佛 牛头宗六代相传之后,其法脉并未断绝,牛头六祖慧忠禅师有弟子名惟则(与元代的天如惟则禅师...

  • 2020-11-21 论释《禅宗》十一

    (第五十五段) 六祖的另一位著名弟子是青原行思禅师,他去参拜六祖时,问六祖:“怎样修才不落入阶次?”六祖问:“你都...

  • “无念、无相、无住”详解

    问:“六祖讲一行三昧,无念、无相、无住”,恭请开示。 答:《六祖坛经》的三个总纲就是“无念、无相、无住”,因为六祖...

  • 《习禅随笔》十七

    历经三朝六帝的嵩山慧安禅师 在五祖弘忍大师门下,不仅有六祖惠能大师继承其祖位,还出了一位年岁颇高的嵩山慧安禅师(5...

  • 2017-10-29

    有个人问慧海禅师:“禅师,你可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 慧海答:“有” “是什么呢?” 慧海答:“我感觉饿的时候就...

  • 好好睡觉

    听过这么一个故事: 源律禅师问慧海禅师:“禅师,你可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 慧海答:“有”。 “是什么呢?” 慧...

  • 定慧等持

    《六祖坛经》记载了禅宗六祖慧能得法、弘法的经历,以及对世人的教导,是曹溪祖师禅宗思想的传承。在《定慧品》中,六祖慧...

  • 自性与法性

    荷泽神会禅师初参六祖惠能大师时,惠能大师问道:“你从远处来,路途遥远,太辛苦了,自性禅心带来了吗?可看见本体的法性...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六祖慧能与神会禅师的六问六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dlj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