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课时,五年级是杨老师上的《鸟的天堂》这一课,我对她的上法很不适应。
不得不说,《鸟的天堂》这课写的真好!作者第一天傍晚去“鸟的天堂”只看到茂盛的大榕树,虽然是静态描写,但是作者笔下的大榕树那么富有生命力;第二次去“鸟的天堂”是第二天早晨经过那里,看到了榕树上群鸟飞翔、鸣叫的热闹景象,是动态描写。两次时间不同,看到的也不一样,从迷惑到疑问解开,写的条理清晰,不论静态的榕树还是动态的鸟儿,都足以感染读者。所以,我觉得这么美的课文,要是老师能领学生在反复的读中体会大自然带给人类的美,在体会美中感受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那是一件美事,也是生动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范例。
这一课是很能把人带入画面的文章,很适合师生走进文章里,去读去悟去想象,去体会作者的情感。但是,杨老师上这一课就如同上说明文一样理性,一直领学生在文章外面观看文字。杨老师把教学分成几大板块,如活动一是学习字词,活动二是分析课文等,在分析课文时,杨老师问学生“鸟的天堂”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让学生找出句子。然后让学生分析这些句子。学习课文内容的每一个活动都是提出问题,然后抽出里面的某个句子或者某几个句子,然后分析。感觉整篇课文的学习就像老师在领学生做阅读题,很理性,没有一点语文味。
杨老师这节课,真的是始终在围绕着单元要素来训练,把语文的工具性体现的很好。但是,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的同时,不能忽略了好课文的人文性。领着学生在读全文中学习,照样能落实语文要素。
现在,我对新课标下的模块教学还很不了解,如果说模块教学是这样的上法的话,那我觉得这语文还是原来的上法比较有好,因为好课文该有语文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