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染上陋习是困扰很多家长的问题,如何从根本上帮助孩子改掉这些不良的习惯也成为了每个家庭的必修课。
01 有什么样的家长就有什么样的孩子
孩子上学之后,除了学校里的老师、同学,相处时间最长的就是家长。孩子染上一些不好的习惯,跟家长有很大的关系。我曾经遇到一个小孩,上课满嘴脏话:“你奶奶个熊、操、傻逼.....”;对老师不尊重:见到老师不喊老师,直接“喂、哎”的喊。要知道这只是个上小学的孩子,我问他这些东西都是从哪里学来的,他说爸爸开车的时候,看到前面堵车就这么说。
孩子的模仿能力超强,你经常做的一些事孩子很容易就学会了,你的一些不好的行为自然而然地就嫁接到了孩子的身上,时间一长就形成了习惯。家长当时可能只是发发牢骚,但没想到孩子正在学自己。我把这个消息反馈给家长,家长羞愧难当,马上决心改掉自己的臭毛病,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都说言传身教,家长对于一个孩子的影响,小到习惯的养成,大到性格的培养,作为家长绝对不可以忽视。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你自己就得先成为那样的人。
02 你希望孩子变得很好,但你却看不上自己的孩子
莎士比亚说:人不分好坏,思想使然。改变一个人最根本的途径就是改变对一个人的看法。之前有一个孩子,妈妈觉得这个孩子从小就不善言辞,性格木讷,比不上跟别人家的孩子。只要这个孩子犯了点儿错,就骂这个孩子怎么这么笨,别人家的孩子怎么会像他这样。在妈妈的眼里,这个孩子身上没有任何闪光点。
在与这个孩子的接触过程中发现,这个孩子的表达欲很强,话很多,只是有时候表达的不是那么清楚而已。而且这个孩子喜欢做动画,谈起动画来头头是道。原本这个孩子是一个很喜欢表达自己的人,在妈妈的几番斥责下,内心的声音越来越小,直到完全的封闭自己。久而久之,真的变成了妈妈眼中“不善言辞。性格木讷”的孩子。
作为家长,首先得从根本上改变对孩子的看法,打心里认为我的孩子是最棒、最勇敢、最聪明的。而不是抱着恨铁不成钢的心理,整天训斥孩子。就像【阿甘正传】里的妈妈,即使学校里给出的智商测验,阿甘的智商只有75,低出常人很多。但妈妈始终相信自己的孩子,坚持让孩子上学,这都为后来阿甘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你对孩子始终抱有信心,就会积极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可以从别人口中听听对孩子的评价,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理智的把孩子归到“好孩子”的名单里。当孩子完成一件事的时候,适当的对孩子进行鼓励和引导,重拾孩子的信心,找回最初的那个很棒的好孩子。
03 孩子最想要的是“你陪我一起”
科学证明,家长与孩子一起做一件事更有利于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这也是现在为什么这么推崇“亲子共读”、“亲子游戏”、“亲子活动”的原因。在美国,亲子共读就像家常便饭一样,再平常不过了。由亲子共读衍生出来的家庭戏剧(每个人饰演故事里的角色,自制一部戏剧表演)、家庭游戏、家庭娱乐层出不穷,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孩子的身心都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孩子的自制力很差,想要孩子形成一个好的习惯,最好的办法就是与孩子共同成长。让孩子把自己当成学习生活中的伙伴,给孩子打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钱钟书先生在教育自己的女儿钱瑗时,就经常与女儿共同探讨书本里的人物、故事,有时候为了一个道理会争得面红耳赤,有时候也会因为一个情节笑的前俯后仰。两个人还经常举行一些古诗词背诵比赛、写字等小游戏,钱瑗在爸爸的影响下最终成为了优秀的人民教师。孩子的成长轨迹也是自己成长的一个缩影,与其说帮助孩子成长,不如说积极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不断提升自己,与孩子共同拥抱美好的未来。
我们总结一下,如何帮助孩子改掉不良习惯:自己先变成优秀的人,影响孩子;像阿甘妈妈一样,对孩子始终满怀信心;积极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与孩子共同前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