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综艺咖
国家宝藏之荆楚:一眼千年·楚人风骨

国家宝藏之荆楚:一眼千年·楚人风骨

作者: 纳兰敏月 | 来源:发表于2017-12-16 22:18 被阅读48次

            自从习惯了周日夜晚有《国家宝藏》的陪伴,时间过得似乎越来越快。

            明晚19:30第三期节目就要揭开神秘面纱,在想象其惊艳四座的同时,重温工作当然不能落下。温故而知新,是否有人还记得第二期的催泪燃点?每一次回首都有新体会,每一件国宝都值得怀以崇敬之心一看再看。

    图片来自网络

            与即将迎来第六百个春秋的故宫博物院画风不同,第二期湖北省博物馆为观众上演了一幕“火与铜的共舞”。作为楚文化的发祥地,湖北这片历史厚重的土地总给人浓郁的神秘感。上周日登场的文物及其前世故事,无不彰显春秋战国的楚人风骨。

            三件镇馆之宝分别是:越王勾践剑、云梦睡虎地秦简、曾侯乙编钟。

            三位国宝守护人由“戏疯子”段奕宏、“芳心纵火犯”撒贝宁、“和大人”王刚担当。

    图片来自网络

            同第一期节目一样,透过文物看本质,欣赏故事悟真理,依旧能概括出三句话:

            其一,有些离别是为了重逢,有些牺牲是为了太平;其二,人类文明之进步离不开法度管理,情理法的共融,正是我们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关键;其三,一口编钟尚能两音共存,人与人、国与国,何故不能和谐共生、携手共赢!

    越王勾践剑——王者之剑,天下第一剑,是皇权的象征,亦是不可侵犯的尊严。

    图片来自网络

          1965年冬天,在湖北荆州市江陵县,这把锻造于春秋晚期的青铜剑在沉睡近两千多年后再次被唤醒。此剑通高55.6厘米,宽4.6厘米,柄长8.4厘米,重量不足两瓶矿泉水,只有875克。剑柄处有11道距离仅为0.2毫米的同心圆。

            更加震撼的是,剑身千年不朽,布满规则的黑色菱形暗格纹,剑格正面镶嵌蓝色玻璃,背面以绿松石装饰。剑上刻有“钺王鸠浅,自乍用鐱”八个字。因此,这把剑多认为是越王勾践的佩剑。

            提起越王勾践与吴王夫差,总让人想起成语“卧薪尝胆”。都说神剑有灵,这一次在舞台上,影帝段奕宏别出心裁地饰演了勾践剑。故事发生在吴王将勾践放回越国之后,勾践欲壮大国力,一雪前耻,却面临强敌楚国的威胁。楚国国君喜好勾践剑,勾践明白此时不与楚联盟,越国岌岌可危。

            剑,是献,是不献?献,有损君王颜面;不献,恐百姓再遭屠戮。若献,如何既保王室体面又献得顺理成章?围绕一系列艰难抉择,最终勾践痛下决心,答允女儿的提议——两国联姻,作为公主陪嫁,带入楚国

    图片来自网络

            在旁人看来,勾践剑只是一件冰冷的兵器,他从来没有选择命运的权利。伴君侧,他是捍卫疆土的精神领袖;流放他乡,等待他的是遥遥无望的归期。跟随越王征战四方,乃至屈身事吴的岁月里,他岂会不懂勾践的隐忍与壮志?为了他的王,为了越国,一柄剑宁愿牺牲小我换取太平,这等崇高气节或许正是他问鼎天下的缘由。

          以剑喻人,中国历史上有多少相似的“牺牲”。如今抚摸史书上那斑驳痕迹,可否有人记得每一次“离别”背后都无法磨灭的赤胆忠心!

    云梦睡虎地秦简——上有苍天,下有黄土,人有法度律令,得以号令浩瀚宇宙。

    图片来自网络

          当“芳心纵火犯”撒撒将法制节目搬回秦国,当我们好奇地观摩先人的法规雏形,当我们静静凝视一位唤作“喜”的秦国基层官员被竹简包围的墓穴,是时候以一颗虔诚之心重新审视“法制精神”的内涵。

          云梦睡地虎秦简,其主人是位德行美好的贤人。他叫喜,甚至未留下全名。1975年,在云梦县睡虎地秦墓,考古专家发现大量竹简,共计1155枚,残片80枚,写于战国晚期至秦始皇时期,内容包括大秦律法、行政文书、医学著作及占卜等,条令细致程度叹为观止。

            在前世传奇中,穿上古装的撒贝宁将观众带回秦朝统一前夕。安陆县基层法官喜熟记律令,隔三岔五就会考核下层官吏。是日,他迎来两位考生——乐和怒。通过夸张的喜剧表演可以知晓,几千年前的秦律已对“结党营私”做出防范,官员调离不许拿百姓一菜一汤,百步之内见死不救将遭重罚,关于夫妻家庭暴力问题也有相关惩罚。

            焦头烂额的小官不解地问喜,把几千条法律背下来有什么用,能富国强兵吗?喜的回答是,各国战乱,生灵涂炭,一统天下是为了让苍生休养生息。国家崛起的基础正是奋战基层的官员。一个官员力量微薄,所有官员都兢兢业业,就将开启伟大时代。人终有一死,竹简也将腐朽,律令背后的精神却会延绵后世

    图片来自网络

            法是死的,人是活的,而法制精神是不朽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如何能脱离“法”?为何秦能实现大一统?有天时地利之因素,秦法固然苛刻,但无规矩不成方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设郡县,统一度量……正因为一系列章程条文确保了社会的正常运行,一个个喜一样官员贯彻落实,人类文明才得以形成应有的规范。

    曾侯乙编钟——礼乐中国,金声玉振,千古绝响,传颂华夏大地盛世最强音。

    图片来自网络

            在电视上看到曾侯乙编钟的第一眼,用任何言语来诠释我内心的震撼都显得苍白无力。距今两千多年的风起云涌,各国间的奇闻异事,仿佛在眼帘回放。

            编钟兴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1977年,在湖北随州城郊的小山包,驻军扩建营房偶然发现曾侯乙墓,当勘测小组赶到现场,施工打的炮眼与古墓顶层只有80厘米,再放一炮,古墓将永远消失。待抽干墓室积水,重达2567公斤的65个大小编钟整齐挂在木质钟架。

            那么,编钟的主人曾侯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战国初期,楚惠王接连吞并周边小国,只剩下弱小的曾国。楚惠王顾念曾国国君曾侯乙出身正统,赠予青铜试探。曾侯乙将所有青铜锻造成编钟,丝毫未用于打造兵器。

            楚王依旧放心不下,当他带着官员突然来到曾国,王刚老师饰演的曾侯乙正在认真为搭配编钟的均中木调音。为了一个乐音的准确,曾侯乙可以不厌其烦地命人调试,为了曾国的生死存亡,曾侯乙以智谋费力周旋。

    图片来自网络

            面对楚王的几番言语相激,曾侯乙不卑不亢, 他用编钟奏响的古朴音色告诉楚王,两音一正一侧,共存一钟之上,互不干扰,和谐共存,就好比曾楚两国,亦可各取所长、共创繁荣。不得不说,古人的智慧里不但尽显胆识,更透着无尽风雅,着实让今人钦佩。

    图片来自网络

            而今,在武汉音乐学院谭军老师的多年努力下,编钟终于有了新的传人。一群朝气蓬勃的90后音乐人在《国家宝藏》现场,精彩演绎了一曲《茉莉花》。每一个音律都洋溢出华夏文明之美,每一次敲击都是对历史的致敬。今天我们鉴赏国宝、守护国宝的意义正在于此,有传承才能发扬光大!

    图片来自网络

            古人云:惟楚有才。被楚文化浸润的湖北,的确是名人辈出的。而被才人们创造出的文物,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无与伦比的财富。

            我们不曾亲历楚人的战火狼烟,也不曾亲身见证楚人的礼乐盛景,却依旧能从现存的文化线索里领略惊艳世界的东方美,这是艺术的杰出贡献,也是中国人的伟大之处!楚人的精神,楚人的风骨,或许早已融入进中国人的民族气魄。我们所需要做的是,就是时刻铭记这股强大的力量,永世相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国家宝藏之荆楚:一眼千年·楚人风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dpew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