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成长励志
那些无声的镜头——《绿皮书》观后

那些无声的镜头——《绿皮书》观后

作者: 昵称老王 | 来源:发表于2019-03-03 00:09 被阅读0次

    受矮大紧蛊惑,去看了《绿皮书》,源于之前推荐的《同桌的你》和《流浪地球》都挺合我的胃口,还有《三块广告牌》,于是抱着挺大的观影期望,抽空去看了。

    不得不说,期望和满足感成负相关。

    一句话评论的话,感觉没有《三块广告牌》那么好看,但当然也还是不错的,可以推荐。

    电影讲述了一个白人司机兼保镖护送一名黑人钢琴演奏家在1960年代去美国南方做巡演的故事。

    这些地方在美国被称为deep south,深南,即种族歧视非常严重的地方,也是南北战争中支持蓄奴制度的南方。

    简单介绍两个时间线上的背景,方便大家了解当时美国国有色人种的状态。

    1957年9月,著名的阿肯色州小石城事件,艾森豪威尔总统动用101空降师,接管州国民警卫队,护送9名黑人学生入读小石城中央高中。史称“小石城事件”,撕开了反种族隔离制度的一角。

    1963年4月,马丁路德金在阿拉巴马州伯明翰市领导大规模游行示威,同年8月28日在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发表了那篇著名的《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

    而我们故事的主人公就在这样的时间点上,开始了自己的南部巡演之旅。具体剧情和桥段我就略去不表啦,大量的细节大家可以去电影院补足,我只提一下我所关注到的三个场景吧。

    首先是有关于Doctor内心的几个场景,(黑人艺术家有三个博士学位会八国语言,所以在电影中的称呼是Doctor)。

    托尼lip去面试时,doc端坐在自己特意摆高的夸张的座椅上,仿佛一个非洲国王在接见他的子民。全程仰拍,印象深刻。

    中间有一段,他们开在路上,汽车突然冒起白烟,应该是发动机过热了,托尼下车维修,Doc独自坐在车里。这是周围是美国南部广袤的农田,烈日下有一群黑人农工在地里辛苦劳作,起初并为注意到路边抛锚的汽车。这是Doc从车里出来,倚靠在车的侧面,面向农田,如果他抽烟的话,此时点根烟放松一下是很好理解的。可Doc并不抽烟,他只是西装笔挺地站在车前,看着田里衣衫褴褛的黑农。黑农们注意到他后,都停下了手中的活,直愣愣的望着Doc,这时托尼修好了车,然后像一位司机一样,恭敬地打开车门,请Doc坐回车里,然后继续赶路,留下路边田里一张张诧异的脸。

    这个过程,没有一句台词,但导演想表达的,Doc想表达的,都在镜头中了。

    最后,是在雨中,Doc突然因为和托尼的争吵而爆发了,那句:“ I am not black enough,I am not white enough,I am not man enough,then who am I ?”真心震撼。

    也指出了Doc内心的深深的困惑——身份认同。身为黑人,身为全世界最好的钢琴演奏家,享受着优渥的上流社会的生活,住顶级公寓,配印度管家,放着三倍的演出收入不赚,非要深入需要一本绿皮书来指导黑人出行的南部,被自己的“同胞”嘲笑,被白人羞辱,甚至不被允许在自己即将要表演的饭店内的餐厅用餐,一条隐藏在故事中的副线索也就渐渐浮出了水面,Doc为什么那么执着地要完成这次的南部巡演,他要证明什么?他又在找寻什么?

    电影没有明言,但我喜欢这种引而不发又发人深省的处理。

    另一方面,是电影中“炸鸡梗”的不断重现,颇有笑点。炸鸡,是黑人的传统食物,简直就是“羊肉串”之于新疆人的关系。然而我们的Doc并不传统,所以也从未吃过炸鸡。当托尼从肯塔基州的“肯塔基炸鸡”(KFC)买到一个全家桶并逼Doc就范后,博士才第一次吃到美味的炸鸡,ps,黑人传统食物。然后,是在一个城市演出后的晚宴,主办方为表对宾客的尊重之情,特意准备了一道传统美食,没错,炸鸡——然后几位服务员非常夸张地端上了一盘盘金灿灿的鸡腿,博士的心里一定是万点暴击吧!但同一个梗如果反复出现,就有点尬了,那么导演是如何处理的呢?第三次,导演巧妙的把炸鸡梗隐藏在了一家叫“橘鸟”的酒吧之中。

    先是最后一站的饭店经理在拒绝博士用餐后建议后者去一家叫“橘鸟”的附近的餐吧,此时我还未反应过来。后来在博士表态不许用餐就取消演出并潇洒的穿过整个正在用餐大厅之后,他和托尼来到了橘鸟,并叫了两杯无水威士忌和两份招牌餐,这时吧台里的老板娘对着后厨说到,“两份橘鸟!”我突然意识到橘鸟里的隐喻,orange bird,橙色的鸟,不就还是金黄的炸鸡嘛!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心里简直笑出声,为导演默默点赞。

    这一连串的关于炸鸡的梗,将所谓“刻板印象”表现地淋漓尽致,还如轻松幽默藏而不露,手法了得。

    最后,是关于托尼,关于托尼的坚硬与坚持。

    托尼是意大利后裔,只有小学文化,很不走远,在电影的一开始就失业了,靠与胖子pk吃三明治赌赢了50美金,供妻子交了房租,过着有上顿没下顿的日子。不时有“朋友”招揽他去做事,但他都拒绝了,(考虑到他的意大利背景,那些朋友估计都是“道儿”上的)。博士出面时要求司机要兼有管家的职责,譬如把鞋擦得闪闪发亮,他亦拒绝。博士讲他的姓太难念,劝他换一个简单的拼写,他亦拒绝,宁可别人称他“大嘴托尼”这样的外号也不愿意改过一个好发音的last name。

    所以电影中的托尼是一个虽然出生低微,但却一样有着自我坚持的一个人。他一丝不苟地执行博士对于钢琴品牌的要求,时刻保护博士的人生安全,坚韧不拔地履行自己对家庭的责任。相较之下,那些不拘小节的小动作反而衬托出他的真实与可爱,给人以亲近和安全的感觉,这是因此,博士最终放下了自己,来到托尼家,给了托尼一个深深的拥抱,加入了圣诞party的行列。

    与现实一样温暖的结局。因为原型中的人物也是成为了一生的好朋友,并在九十多岁的高龄相继去世。

    所以这其实是一部关于友谊的电影。很喜欢博士最后在空荡荡的公寓里,坐在面试者的椅子上,面对自己的“王的宝位”,做出的那段思考。

    不着一词,镜头已经将一切告诉了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那些无声的镜头——《绿皮书》观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dpu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