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学习第68天,按计划今天学习重点是语文。空中课堂已经进行到教材最后一个单元,今天给他做个字词的默写复习恰是时候。默写是儿子的死穴,无奈老师平时在学校抓默写比较紧。默写既然无法回避,我选择勇往直前地直面它,进而去拥抱它。
我忘不了四月十四日,我们复习英语,又是默写,从计划的二十个词,错一个加默三个,最后默写了146个。娘两个从晚上8点半忙到了半夜。那一次心里一边流着泪,一边帮他想背单词的办法;一边是恨铁不成钢,另一边又不失时机给他偶尔默对的词大叫一声“好!”
做娘的人很容易好了伤疤忘了疼——我忘了,历史会重演。
起始量还是20个,老规矩错一个加三个。午间一个半小时,最后我们默到了143个。睡午觉的时间全被占用了。心里那是一个“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默写的有效性一直为人诟病,效率低下,属于死记硬背,没有通过阅读来识记词汇有效。所以国外基础教育(这里指国外小学英语课本,就是他们的语文),在一二学段每个单元设计的词汇量都不大,而且会配以各种辅助阅读材料让孩子对这些基础的视觉词(sight words)加深印象。最让我羡慕的是他们会根据孩子的阅读能力在每个单元配以不同难度的读物,每一本读物中,都会多次遇到这个单元里学到的词汇。很遗憾,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课的学习进度很快不说,每课的词汇量还不少。粗略地统计一下,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每课要学习的词汇量均在十个以上。这也就意味着一个9-10岁左右的孩子,每天要强记的词汇约为10-20个,而且除了课本之外,学校也没有提供配合教材来练习这些词汇的读物。
了解了孩子目前学习的困难和现状,作为妈妈我首先想到的是帮孩子减负。无论它有多少弊端,默写依然是老师用于检验孩子字词学习程度的法宝。我没办法帮孩子避开默写,我只能帮助孩子,学会“乐记”字词,进而拥抱默写。今天在大量默写的强势攻势下,我们俩发现了几个好用的方法:
1. 字形溯源,看这个汉字的演变过程。结合字形巧记词义。
我们俩被“装饰”的“饰”字和“凄惨”的“凄”字折磨了很多次。一遇到默写这两个词,几乎是100%失败。
因此这次从溯源开始,在网上找到饰这个字的源头,并且在本子上写写画画,给他讲了一下这个装饰的饰是饣字旁。因为最一开始它表示的是一个人要把祭祀用的牛擦干净,所以右边是一个人用一个“巾”来刷肉。祭祀完了呢?会有一个主宰来给大家来分肉吃,因此它有食物的意思。
饰凄字他总是会忘记妻这个字的上面还有一个横。用语言来解释这个字的结构是很徒劳的,因此还是找图片,看字源。
看了这幅图以后,是不是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上面那一横是不是很像女子的头发?妻这个字最开始指的也是抢亲时揪住女子的头发直接抢过来(太残忍了),于是我就跟他说,“为人妻子,必须有头发吧?妈妈的头发就比爸爸的长。你希望爸爸的老婆,你的妈妈是个秃子吗?”他摇摇头,我接着说,“既然这样,以后记得给这个字加一个长横,女子得有长发才行。”后面默了两遍,果然不再错了(欣慰)。
2. 能编成口诀的,就启发孩子自己尝试编口诀。
上学期他记忆“秘密”这个词很困难,哪个字在前,哪个字在后,总是混淆不清。我就随口给他编了一个“禾必盖必山”。他一下子就记住了。今天碰到了“甜蜜”,他自己顺着“秘密”的思路,自己造了一个“舌甘盖必虫”的口诀。
学习《囊萤夜读》这篇古文时,我心想“囊”一定是默写的拦路虎,就跟着他按着字形编了个顺口溜:横中秃宝两个品,进下衣服没有点。想来真是幸运,这个字他几乎没错过。
3. 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
万万没想到他还会栽在“解闷”的“闷”上。为了加深他的记忆,我说现在是不是不能出门?被关在门里,你心里闷不闷?他说“很闷”,好,就这样记住了。
“倘若”、“徜徉”,他平时写作文时不大会用(现在还是口语化词汇),今天默写时我就把三个词一直放在一起让他写:晌午、倘若、徜徉。后来他自己也发现了,晌、倘和徜虽然很像,但放在一起写得多了,就能区分开了。
一下子给孩子这么大量的默写,确实有点变态,但效果是有的。而且孩子发现我一直在努力给他出主意想办法,我们母子的心更加紧密地连在一起了。学习上有些方法确实不好,但中国的教育体制我们无力改变,不如选择拥抱它。就像这样,跟孩子一起努力,乐在其中,最终把枯燥的事情变成有趣的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