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七章:一至六年级语文学习重点

第七章:一至六年级语文学习重点

作者: 文字妖晶 | 来源:发表于2019-08-06 22:40 被阅读0次

一二年级:识字、写字和朗读

一、识字写字的能力

识字的能力不在量多,而在于方法。老师通过教孩子学习从音、形、义的角度对汉字归类,让他们在不断地证明自己的假设和不断纠正自己的过程中总结出识字的经验。

写字的能力是指书写的是否正确、美观、快速,能够注意字的占格,笔顺,会观察生字的结构进行书写。

老师和家长对书写的严格要求,有利于为孩子建立书写标准,有利于孩子手部肌肉发育,有利于锻炼孩子的承受能力和承担责任的意识。练习时,不宜超出孩子的心理和生理承受范围,更不要罚写,帮助孩子劳逸结合的渡过难关,但不能降低标准。

建立了以上的识字写字能力,孩子就会在以后的学习中通过已知的方法主动建立对未知的学习通道,自主识别并会写。

二、朗读——思维和表达结合的产物

朗读的标准是:正确无误,流畅,有感情。要会根据标点和文章的情景抑扬顿挫的读,孩子读的越多、越熟练、越投入,他的思维就越深入,感情就越细腻。

练习时,可以让孩子读给全家听,增加孩子表达的欲望,读物以课文、儿童诗、童谣为主,可以通过录音对比进步给孩子鼓励。

三四年级:阅读、习作与三年级现象

一、阅读——知其义的默读

阅读重在思考,同时也是从朗读过渡到默读的阶段。具体要求是:能读出东西,有一定速度,能简单表达读到的内容。

家长只要给孩子提供安静的读书环境,大量优质的书籍,让他们能够做到多读,自觉地读就可以,不必按照前面提到的三个要求测试孩子,在学校里老师会有更好的方法。

二、段落习作

本阶段的任务是写好一个段落,让孩子准确、全面地表达一方面意思。比如介绍一个玩具,先描写外观,再说玩法,最后说出想法感受即可。家长平时可以和孩子一起读书,探讨书中的写法,从情节、人物向细节过渡,让孩子从中学会组织语言。

三、三年级现象——学习基础的检验单

1、考试题结构和分数的变化:基础知识的量和难度提升,作文分数提升,综合性越来越强,考察的重点从记忆能力转变为综合能力。

2、孩子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跟不上预设进度:前期没有打好读写基础,学习就很难提速,导致本该学习阅读理解和习作表达的时间、精力,花在了巩固基础上。

学习成绩相对一二年级有所下降是很正常的,只要学习能力没问题,就很快能赶上;如果学习成绩持续下降,那就得从识字阅读的基础上找原因了。

五六年级:思维深度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这个阶段的重点是阅读和习作的进阶,注重通过阅读挖掘孩子的思维深度,通过习作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

一、家长应该关注的

关注孩子在社会和家庭中的成长和进步,而不要紧盯课本知识和成绩。

二、家长应该帮助的

1、多体验文化活动

增加孩子的知识面,加深对文化的理解,建立一种视野和思考方式。如,带孩子去孔庙、鲁迅纪念馆、梅兰芳纪念馆等,同时引导孩子多运用语言进行表达。

2、在潜移默化中学会运用知识

只有把课本中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孩子才能认同并使用,而积累经验和实践是个漫长的过程,家长必须耐心引导。

3、了解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

和孩子沟通交流社会热点,时政新闻,把他看成一个大人,训练他的思维和表述方式,让他有自己的观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七章:一至六年级语文学习重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ljgd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