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初中同学的母亲过世,一帮学友自发组织前往吊唁,自建同学群以来,凡家有大事,互相联系,这已成了一种不成文的规矩。
到时尚早,匆匆祭拜毕,交上礼金。主家不大的居所搭起祭棚之后,拥挤不堪。
帮不上忙,便不想给主家添堵。大家一商量,便达成共识。
到另外一个同学的家里去看看。
不远,稍刻即到。
三辆车,一大溜子人,喧哗热闹,花花绿绿,如鬼子进村。
同学的母亲不在,大门敞开,小扉掩着,进去了,女士都怕热,要吹空调。
同学没锁匙,进不去。拿起手机给她母亲拔了过去,打不通。
望着一群汗流满面,狼狈不堪的学友,同学脸上有些难堪,挂不住面子。
"你到哪去了呗,快点回来"。
终于通了,如释重负。
厨屋里的桌上,放了几条摘下不久的黄瓜,长着毛刺的表面透着鲜气。桌下水桶里则盛满了几条胖乎乎的丝瓜。
不容和主人打招呼,人手一条,洗毕,咀嚼声音嘎嘣脆,美女们也顾不上形象,嘴边流出瓜汁,脸上洋溢着满足。
同学瘦削的母亲匆匆而归,喘吁着气息。满眼的歉意,"不好意思,不好意思,让你们久等了"。
打开房门,开上了空调,怕热的一窝蜂挤了进去,习惯了暑热的我还好,坐在厅屋里,开上风扇,也还惬意。
乌豆子泡茶,端出了米酒……,老人穿出穿进,搬出了所有,忙得不亦乐乎。
甚者为满足馋猫们的口欲,又跑到瓜棚里去摘了一些黄瓜,一条条洗得干干净净,端入室内。
"乡里没啥好吃的,真是不好意思”。愧疚写在脸上,她老人家不知道这群已是中年的熊孩子其实都是土生土长的乡里伢妹,好的就是这一口正宗的原汁原味,家乡的味道。
忙完了一切,老人退出室外,和坐在大厅里的我闲聊了起来。
"你怎么不到里面去吹吹空调,屋子细,挤,真是不好意思"。
“没事呢,外面也挺凉快的,你老快休息一下"。
望着和母亲年龄差不多的慈祥老人,亲切感油然而生。
"您老为什么不下城里去和崽伢子住一起啊"?
"我也想去享清福啊,可是他们事多,我去了反而给他们添麻烦,而且老家的房子如果没人照料,会荒废了去。住了一辈子的地方,荒废了就可惜了,老头子虽然走了,要是他知道了,会骂人的"。
“你看住农村多好,只要勤快,园里有疏菜,塘里有鲜鱼,空气清新,喝的水也好,邻里都熟可以窜窜门,聊聊天,最说他们(儿女)随时回来都有地方住,有个落脚的地方"。
"要是他父亲还在,家里那是拾掇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我老啦,没力气,做不动,一个人想做也做不了"。
"他们(子女)也不容易,崽女读书要那么多的钱,在外面买东买西都要钱,连喝的水都听说要好多钱一吨,现在钱也越来越难赚了"。
"我现在每天晚上还去散一下子步,锻炼下身体。人老了照顾好自己,也算是给子女尽点力,减轻点负担,病不起喔……"。
"伢子,我帮你准备了一些疏菜,有辣椒,有黄瓜,有茄子……,都袋好了,走的时候你一定记得带上,要不,你把车门打开,我去先放在车上"?
以上的一段对话,或许这只算是和一位年迈母亲的唠唠家常,更多的我只是作为一个倾听者。
她的表情,落寞而又透出坚强,她说的每一句话,轻松似乎又隐含着沉重。
对于记性不好的我,在过去了几天后,仍记得清清楚楚,算是一件怪事。
于是便忍不住写了下来,献给全天下所有默默付出的父母。
"家有老,是一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