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每天的推荐任务都让人有强烈的写作欲望,这也应该算是大姐说的“天赋”的一项吧。
看到这个题目,我想起的就是读书。其实它不仅仅是我坚持最久的事,同时也是我最喜爱的事。它非常容易实现:拿出一本你喜爱的书,无论在哪里,只要翻开它,就可以随时进入另一个世界。只要你愿意开始。
真正可以看做我开始阅读的事件,是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妈妈送给我了一本高尔基的《童年》。小阿廖沙的命运以及当时俄国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让我看到了另一个世界的样子。虽然现在看来,小学三年级才开始阅读已经不算早了,但在20年前,那本书还是给我了莫大的鼓舞,使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心灵的沉醉,并且直到现在都对俄国文学深深着迷。
第二次强烈的阅读渴望期是在初一。那时候我已经显示出来了不同于其他同学的“离经叛道”。在读书馆借书,我看的都是中英双语的《比尔·盖茨》传,现在想想也是很优秀了。高中学业太紧张了,但我还是记得逃课到书店买《普京大传》的日子。那个时候普京是所有俄罗斯女性的梦想,也是我的梦想。
研究生碰巧又是在哈尔滨读书,那是人生中最大的一次阅读井喷。我没有时间谈恋爱,除了最后一学期专注在论文和考博上之外,其他时间围绕文史哲,我读各种各样的书。也正是从那个时候起,我发现阅读在我的生命里是和吃饭喝水一样的事情——没它不可,每天必需。
现在看来,小学三年级时种下的那颗种子,在我整个成长过程中发芽长大,对文学的喜欢也始终如一,尤其是名人传记和俄罗斯文学。但我绝不是仅仅阅读这两种类型。我的研究生导师曾经说过:读书是一个由博而约的过程。这正和大姐在第七天课程里将的内容不谋而合。
这次疫情不得不在家的日子里,我把自己关进“山洞”,打磨更多属于自己的硬本领。并且在朋友们当中建立了自己的读书营,邀请喜爱读书的朋友共读好书。阅读滋养了我,使我不焦虑、不抱怨、勇往直前。同时我也给了书籍生命,每当我抚摸着他们的时候,都能够感觉到自己与它们的链接,感觉到这本书融入到了我身体里的哪一部分。每一本放在我书架上的书,都不是从印刷厂里出来的纸张,而是正和我对话的一个个“精灵”,都在对我微笑。
我相信写作可以习得,并愿意长期不断的练习。在成为了阅读的长期主义者之后,我必然也要成为一个写作的长期主义者。同时,我也相信自己身上的天赋,那些强烈的表达欲望、对阅读的渴望,以及想要为自己的生命留下些印记的初心。从这一刻起,我会更加相信自己的天赋,珍惜自己闪闪发光的地方。(100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