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人民日报客户端上的一段两分半钟的视频,看完竟让我眼睛有些湿润。
视频短片的名字叫《地铁蹭网民工火了,采访时工友们眼圈红了》。视频中的主人公叫老葛,一位来自河南的农民工,蹲在上海地铁站蹭WI-FI,只为和家人说说话。
记者问:“住的地方没有网吗?”
老葛说:“住的地方有,但要交钱。”
随后记者跟着老葛来到了他住的工棚,并见到了他的工友们。一间不大的屋子里,挤了好几个人。
记者问工友们,过年回家吗?他们回答还没买到票。问老葛来上海出去转过吗?老葛说去过黄浦江、东方明珠,在东方明珠下面转过,上面没去过,因为要钱。
“你们想家吗?”
一位工友说:“怎么不想!我来上海七八年了,今年正月出来,一年没回家了。”
老葛:“想回家吃老婆做的炸个花生米啊,炒个鸡蛋什么的。”
另一位工友对记者说:“我刚来上海的时候,遇到一位本地的老先生,他说‘上海这么多高楼大厦,都是你们外地人给我们建造的啊’,他这句话说的我心里面特别舒服。”
采访最后,一位工友对记者说:“今天你们来,我们最温暖的。比方说零下十度的,我就感觉只有两度。真的,我说句心里话,像你们采访老葛什么的,我们最温暖……”。说着说着,话语已有些哽咽,眼圈开始泛红。
一、可怜之人未必有可恨之处
一张张黝黑的脸颊,一句句质朴的话语,令我为之动容。做为农民工的他们,生活在这个社会的低层,他们穷困潦倒,他们没什么文化,他们被很多人看不起。
但作为一个人来说,他们和我们每个人一样,他们做人的尊严应该同样被尊重。他们不偷亦不抢,他们靠自己的双手创造价值,为社会做贡献,为自己和家人更好的生活而努力,何错之有?劳动人民最光荣,他们值得被尊重。
也许你会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他们的生活为什么像现在这样需要卖苦力来维系?还不是因为自己不够努力吗?
我们在哀其不幸的同时,也怒其不争。好多家长教育孩子时可能会以他们为“反面教材”:你要不好好学习,将来也跟他们一样在工地上干苦力。
他们今天这样的境遇可能确实跟自己年轻时的不努力有关。但我想说的是,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环境都不同,占有的资源也不尽相同,不是每个人的努力都会收获相同的结果。
有些人天生就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他们家境优越,从小接受优秀的教育,他们只要稍微努力或者根本不用努力,就能轻松做到衣食无忧。但农民家的孩子,他们百倍努力,也许依然无法打破这种阶级的藩篱。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种情况越来越少了, “寒门出贵子”或许也越来越难了。所以千万不要随便评论别人的生活,也许真相并非像你想的那么简单。
二、幸福是什么?
这个问题问一百个人,会有一百个不同的答案。可见,每个人眼中的幸福都不一样。
有人说有钱了就能幸福,可是这个世界上很多有钱人并不幸福;有人说做大官才幸福,可是很多位高权重的人整天生活在焦虑中。
那到底什么才是幸福呢?
幸福就是像老葛一样,即使漂泊在外也不嫌苦,因为远方有他牵挂的家人,有他想吃的老婆做的炸花生、炒鸡蛋。
幸福应该是一种能力,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
幸福就是李煜的“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幸福就是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幸福就是白居易的“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三、世界因你而美丽
所谓君子“和而不同”,这个世界也因“和而不同”而更加精彩。不可能每个人都成为依靠脑力劳动获得成功的“白领”,这个社会同样需要农民工这样靠体力创造价值的“蓝领”。“白领”和“蓝领”只是岗位不同而已,人格上并无贵贱之分。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农民工兄弟的辛勤劳动,他们也是城市建设者中的一份子,理应享受这个城市带给他们的尊重和温暖。正如上海老大爷讲的那样:“上海这么多高楼大厦,都是你们外地人给我们建造的啊!”从这个角度讲,我们居住在这个城市的人真的要向农民工们说声谢谢!
这几年国家下大力气改善民生工程,着力解决“拖欠农民工薪资”、“留守儿童上学难”等问题,成效明显。在今年的新年贺词中,习主席也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希冀,相信明天会越来越好。
作为我们个人来说,摒弃对农名工兄弟的偏见,不要再戴上有色眼镜看他们,给予他们生而为人最基本的尊重,让他们在陌生的城市中多感受一些温暖,是我们每个人力所能及的善事。
“城,所以盛民也。”一个城市的好坏,不光看它的GDP,不光看它有多少名胜古迹,更重要的在于这个城市的市民。我走过很多城市,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是在陌生的城市中,陌生人带给我的一丝丝温暖。
中国的城市化,不应该只是物质丰满、真情淡薄的钢铁森林,而应该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爱的家园。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