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一起聊艺术文艺星空文艺调频
凝视 之二 艺术名作中的爱情

凝视 之二 艺术名作中的爱情

作者: 幽谷仙草 | 来源:发表于2018-03-14 18:08 被阅读63次

            上一篇介绍了艺术品名作中关于母爱题材的,这一篇则和大家共同寻找艺术品名作中的爱情题材,看看那些爱情中的女子都有着怎样的哀与乐,对所选作品大致按时间先后为序进行介绍。 

    《阿尔诺菲尼的订婚式》1434年,木板油画,伦敦国家美术馆。

      1.扬•凡•艾克  《阿尔诺菲尼的订婚式》1434年,木板油画,伦敦国家美术馆。

            这幅画在艺术史上地位特殊,也是伦敦国家美术馆的重要藏品之一,其作者扬•凡•艾克(1390-1441)被誉为“油画之父”。在14、15世纪时,画家使用液体调制颜料在木板上作画,而常用的调制颜料的介质是“蛋彩”,也叫作坦培拉技法,此种颜料画出的色彩涂层虽然很透很薄,但由于蛋液凝固迅速,不能很好地表现色调的融合交汇和细腻的渐变。到了扬•凡•艾克,开始在木板上使用以油调和的颜料,由于油性颜料干的很缓慢,作画时就从容得多,也精确得多,既可以画出轻薄的涂层,也可以画出厚重的笔触,画面表现力变得非常丰富,远远超过湿壁画和木板蛋彩画,由此带来了一场绘画上的革命,从此油画成为西方绘画艺术的主要门类。

            在这幅画中,画的是意大利商人乔瓦尼•阿尔诺菲尼和他的新娘。乔瓦尼•阿尔诺菲尼和俄罗斯总统普京跨越时空撞脸了,极为相似啊,让人看着忍不住想笑,而他的新娘矜持端庄,将手郑重的交到他手里。画家精细的描绘带给观者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大家都是这个庄重仪式的见证者,见证着两人的幸福时刻。而画中的一个亮点是两人身后的镜子,不但显示出画家精准描绘的高超技艺,也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镜中不仅有夫妇二人的背影,还有两位现场见证者,其中一位就是画家本人,他还在镜子上方的明显位置写上自己的拉丁文名字,意思是“扬•凡•艾克在场”。

         

    贝尔尼尼  雕塑  《阿波罗和达芙妮》

    2. 贝尔尼尼  雕塑  《阿波罗和达芙妮》

            要能初步欣赏西方艺术,除了基本的历史、艺术史和美学方面的知识外,对于圣经和希腊、罗马神话也需要有基本的了解,因为中世纪的拜占庭式、哥特式艺术主要是宗教题材,而文艺复兴时期以来,除传统的宗教题材外,又有许多希腊、罗马神话以及历史题材。

            今天介绍的这件雕塑《阿波罗和达芙妮》表现的就是一个神话中的爱情故事,源于罗马诗人奥维德的《变形记》。这件作品是巴洛克雕塑中很具代表性的,作者贝尔尼尼(1598-1680)集建筑家、画家和雕塑家的身份于一身,是意大利巴洛克时期最重要且最具想象力的艺术家,也是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灵魂人物之一。贝尔尼尼的名号有多响亮呢?如果你去过罗马古城,就会发现,虽然已距贝尔尼尼的时代过去了几百年,但你仍能感到这位大师的影响,从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这座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堂,到教堂内富丽堂皇的青铜祭坛华盖,从纳沃纳广场上著名的四河喷泉雕塑,到科尔纳罗礼拜堂的《圣特雷莎的沉迷》组雕,这里到处都留着贝尔尼尼的印记,昭示着这曾是属于他的城市。另外一个小趣闻也可窥得一二:据说乌尔班八世当选为教皇之后,曾对这位艺术家说:“卡瓦列里•贝尔尼尼,能见到马菲奥巴贝里尼成为教皇,是你的大好运气;但我更加幸运,因为卡瓦列里•贝尔尼尼生活在我的任期内。” 贝尔尼尼在当时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在这个神话故事中,太阳神阿波罗是宙斯的儿子,不但俊美而且力大无比,在一次去射杀妖怪的路上,他对一个玩弓箭的小孩说了许多蔑视的话,而这个小孩就是掌管爱的丘比特。丘比特为了报复阿波罗,射出了两只箭,射到阿波罗身上的是爱之箭,让他爱上了河神的女儿达芙妮无法自拔,如影随形地跟着达芙妮;而另一只箭则射到达芙妮身上,使她不会对异性动心。面对阿波罗的追求,达芙妮不停的逃,就在快被阿波罗追上时,她向河神父亲祈求,父亲将她变成了一棵月桂树。巴洛克雕塑的特点是突出表现行动、活力和情感,有时也表现的很有戏剧冲突感,这件雕塑就表现了达芙妮即将变为月桂树的那最富戏剧性的一瞬间,达芙妮的秀发正在变成树叶、手指正在变成树枝、腿正在变成树干,而阿波罗看起来惊恐懊悔,整件作品用石头自如地表现出优雅的人体线条、吹弹得破的肌肤、轻盈富有活力的动态、精微细腻的表情,无论从构思到表现力,都堪称完美。

            这样悲剧的爱情让人想起《红楼梦》中贾宝玉的一句话,“从此后,只是各人得各人的眼泪罢了”。爱情的唯一性、排他性和不确定性谁也无法左右,无论你是谁,哪怕是神,无论拥有怎样俊美的容貌,或者怎样无上的地位,这世上总有你得不到的心。这件作品还让我们知道,熊孩子可千万不能随便惹啊,没事给你胡乱射两箭闹着玩你就悲剧了,哈哈哈。

       

    维米尔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3.维米尔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据说,世间有三样东西瞒不住,贫穷、咳嗽和爱。爱是很难掩饰的,尤其是眼神,心中无爱,眼神中想装也装不出来,有的话,想藏也藏不掉,就如这幅《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中少女的眼神,让人过目难忘。

            这是艺术史上非常有名的一幅画,其作者维米尔(1632-1675)是“荷兰小画派”的代表画家。他高超的技艺将画中女孩含情脉脉的眼神描绘的非常微妙精准,堪与《蒙娜丽莎》的微笑媲美。这回眸的一瞬,应该是看着所爱之人吧,欲言又止。其实不需要言语,这一个眼神已传递了所有的柔情和爱意,不知打动了多少观看者的心啊。比起“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妩媚来,这样回眸凝视中沉默的深情要更打动人。

            维米尔一生留下的画作并不多,却都是精品,奠定了他在艺术史上的地位,他和哈尔斯、伦勃朗共同撑起了那个时代荷兰画派的辉煌。他用精微的描绘,呈现了宁静美好的氛围,没有多余的物体,简单的深色背景让人的目光聚焦到人物身上,珍珠耳坠象征着纯洁,衣服和头巾的用色则具有鲜明的维米尔印记,是他很喜欢用的黄色和蓝色,这样的配色在他的《倒牛奶的女仆》等画作中还可见到。而由于没有过多的背景和细节,也让画中女子的身份变得神秘莫测,她是谁?背后有什么样的故事?这样的谜团更增加了此画的魅力。

         

    余集 落花人独立 微雨燕双飞

    4. 余集 《落花人独立 微雨燕双飞》

            在中国的传统里,虽然诗词中有很多表现爱情的,但绘画与雕塑中很少表现。不仅是中国,其实东方的爱情总是含蓄的。日本作家夏目漱石在学校当英文老师的时候给学生出过一篇短文翻译,要把文中男女主角在月下散步时男主角情不自禁说出的“I  love  you”翻译成日文。学生直接翻译成“我爱你”,但夏目漱石说,日本人是不会这样说的,应当更含蓄婉转,他沉吟片刻,告诉学生,说“今晚月色真美”就足够了。

            在这幅清代的绘画中,一样的含蓄婉转,画中女子没有多余的肢体语言,只是静静地依着栏杆,默默看着那微雨中翻飞的一双燕子,画上的题诗是晏小山的名句“落花人独立 微雨燕双飞”,不着一字在相思,但满纸皆是相思,那沉默不语的倩影,隐藏了多少的牵挂与思念,画中的韵味全在笔墨未到之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过,词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其实画也一样,这幅画显然是“有我之境”,画家从男性视角精准的描绘了一位思念恋人的女子。

            这幅画是绢本设色,藏于南京博物院,此画的作者余集(1738-1823),活跃于乾隆年间,擅画山水、禽鸟、兰竹,尤擅仕女,清丽婉约的画风与其后的费丹旭一脉相承。明、清仕女画的审美都是这种弱柳扶风的林妹妹型的,崇尚一种纤细、柔弱的病态美,这种对女性柔弱的强调也反映出当时社会中女性的附庸地位。

         

    夏洛特少女

    5.拉斐尔前派:《夏洛特少女  》

            这幅油画是沃特豪斯(1849-1917)的代表作之一,收藏于伦敦泰特美术馆。沃特豪斯是英国拉斐尔前派的一员,拉斐尔前派的画面总有一种病态的美感和忧郁的气质。这幅画是根据英国19世纪中晚期的著名诗人阿尔弗雷德•丁尼生的叙事诗歌《夏洛特小姐》创作的。这首诗歌描述了一个爱情悲剧:夏洛特岛上圣主的女儿伊莲,因受到魔法的诅咒,从小就只能生活在一个幽深的古堡,她只能通过镜子的反射看到外面的世界。有一天,她忽然在镜子里看见了一个俊美的男子身影,这是亚瑟王最著名的骑士兰斯洛特,在丁尼生的诗中,兰斯洛特如同在紫莹莹夜间一颗拖着光尾的流星,在簇簇明亮的星星下面,掠过宁静的夏洛特,耀眼又短暂,夏洛特小姐坠入爱河无法自拔,在相思的煎熬中,她决定去阳光下追寻骑士,这幅画正是描绘了她以生命为代价去追寻所爱之人的情景。她带着她织的毯子,毯子上绣着兰斯洛特的形象。

            她在歌声中随波逐流,血液渐渐冷却,而兰斯洛特却并不知道她是因他而死,只说:“她的脸长的很美,愿仁慈的上帝给她恩惠。”第二天,人们在兰斯洛特骑士的城堡外发现了小船上的白衣少女,她死去的时候脸上还带着微笑。

            所爱隔山海,山海不可平,我觉得,她不是死于那个魔法的诅咒,而是死于一种叫“爱情”的毒药,中了之后便无药可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凝视 之二 艺术名作中的爱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dzf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