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有意思的文章读书c97744f3e497
画龙点睛的第四章:情感与案件的双重升华——读《幽灵》

画龙点睛的第四章:情感与案件的双重升华——读《幽灵》

作者: 丁若柯 | 来源:发表于2017-07-30 17:13 被阅读20次

    “无情未必真豪杰, 怜子如何不丈夫”,这句诗用来概括本书的情感内核,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哈利前后有两次机会回到亚洲过上太平日子。第一次机会,就是对他养子欧雷克的案件不闻不问,认同警方的判罚,尽管让他儿子判刑,不要离开香港;第二次机会,则是在营救了欧雷克之后,经过重重地检查已经登机,放弃对真相的渴求,重新回到亚洲。

    前一次的回到挪威,标志着故事拉开了序幕。一个“前”警官,重新投入到案件的侦破,身边的人尚且乐意效劳,“亲情”是最好的理由。经过兜兜转转,哈利自然顺利地解决了问题,帮助儿子脱罪。

    而第二次放弃回到亚洲,则是标志着故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前一阶段,哈利还是受制于“亲情”的控制,拼命只是为了帮助欧雷克脱罪;而这一次回归,则是哈利已经超越了“亲情”的束缚,以完整的姿态,开始以一个警察而不是父亲的身份处理这件杀人案。

    第四部是全书的重点,而第四章开头的放弃搭机回到亚洲,更是画龙点睛的一笔。第四章所有的内容,都可以按照既有的前三章的节奏写下去,但是有了搭乘飞机而又重回奥斯陆这一标志性的动作,整部书分成了两个部分。前三部都是平平的一个探案的过程,而第四部则整体上升华。让读者能够清晰的意识到,前后两部分意义的不同,内容的进展。这种故意设置假结尾的方式,绝对是作者在本书中贡献的最精彩的一笔。

    如果仅仅停笔于第三部分,绝非不可以——推理上的问题留后再说——但是问题就在于,哈利的塑造还是受困于内心的感情。这就像是第一部的凶手本人,也是困于父亲这一角色的困境无法摆脱,两者就有了雷同感。如果同样在塑造类似的情境,类似的情感冲突,反过来覆过去的使用,也是非常无趣的一件事。所以,通过“亲情”的落空,成全了哈利的人格的完整,,也使得哈利在人格上再次战胜了第一部的反派。

    许许多多的推理小说爱用多重解答,甚至就连《雪人》,前前后后也出现了多次的嫌疑人,让哈利的推理一次次落空。但是在这本书里面,虽然没有明显的多重解答,但是第四章本身,足可以看成是一种超越式的多重解答。这种伪多重解答,同样是通过放弃搭机回亚洲的分离,让两部分的解答不再混淆。

    在硬汉派推理小说中,案件的谜底本身并不是最受到重视的部分——最重要的当然是人物的塑造与情感的挣扎。所以,是不是多重解答本身意义并不是很大。而落回到本书里面,在前三章,虽然没有一个明确的凶手,但是也算是有了一个能够让人接受的谜底。贩毒组织或者警方败类,任何一个人都可以为这个案件负责,证据线索也是完全能够利用口供编织地天衣无缝。也就是说,当这本书结束在358页的时候,完全没有任何问题,同样会是一部完整的推理作品。措辞上可能略作调整,但是影响不大。

    可是如果添加了第四章之后,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推理”本身成为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没有局限于普通的黑帮组织之间的仇杀,而是将杀戮的动机更加的私人化,更加的个性化,也就同时肩负起了塑造凶手人物形象的作用。

    在这个时候,案件本身已经不局限提供一个让人心悦诚服的答案,不仅仅是一种智力游戏,它在文本上的作用也就体现地淋漓尽致,通过对作案动机的详细描述,来刻画凶手的人物形象,承担起了情感上的塑造作用。本篇有巨大的篇幅是通过死者的视角予以交待生前的状况的,加上了第四章里面的内容之后。他为何而死,凶手为何而杀,才能有更加精准的揭露。可以想象,没有这一部分,毒贩子们卑微扭曲的心态,会让读者失去很多层次的理解与共鸣。

    能成为畅销书里面的精品,《幽灵》靠得绝不仅仅是作者的名气,和读者们的阅读惯性,更重要得是这本书具备的质量。作者仅仅是通过一场戏,将书分为了两个部分,前半程的平淡,与后半程的急转直下。这给我们展示了作者在创作时候的技巧与灵性,如何将一本普通的硬汉派推理小说,通过结构上的安排与组织,使之成为一部精品。而本系列的下一部作品,也因为作者本身的实力,也同样值得期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画龙点睛的第四章:情感与案件的双重升华——读《幽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dzhl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