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几个家长凑在一块儿聊天儿,我们这些家长都是陪着孩子们来上体能课的。孩子们从幼儿园大班,一直到三、四年级的都有。虽然年龄段不一样,但是大家对孩子教育上的焦虑都差不多。
有一位家长说,现在看着幼儿园的孩子出来玩儿体育类的项目,两眼冒光,不知疲倦,还是非常开心的。而看到大一点的孩子,通过眼神能看到他们是没精打采的,对任何事都激不起来兴趣似的。这些大点的孩子都是学习量加大了,作业也比较多,睡觉就比较晚。对学习的劲头不是很大,整天做什么事都无所畏。
有位家长感叹说,前两天老师问孩子,你长大了,你的梦想是做什么工作呀?孩子的回答是:我长大了,不工作,因为妈妈说需要我,我会一直陪着她。
听着一个幼儿园的孩子说这样的话,你说你是感动呢?还是焦虑呢?家长们认为孩子成人后,一定是要有份工作的,不工作怎么生活呢?而孩子说要陪伴你是错的吗?她这个年龄还是需要陪伴的,所以回答更真实。
还有位家长也很无奈,说孩子总是问妈妈你有多少钱?你老了能给我留多少呢?你赚的钱够我花的吗?家长们不仅想:这是什么意思?这么小就打算吃父母一辈子了?还是小孩子之间比较造成的呢?
家长们现在的心态还不错,就是能统一认识到:成绩不用太好了,要不然压力太大。有位家长说他们孩子学校有一个学生,在四年级之前总是考双百,老师家长一直夸着长大的,可到了四年级之后因为有作文很难拿到满分,所以没有得到100分,致使这个孩子自己就过不去这个坎。每次到考试,不是发烧、感冒就是肚子疼,各种问题。无论老师和家长怎么劝他,说这很正常,他自己都无法从双百中解脱出来。家长们听到这些就很焦虑,所以一直表示不要太在意孩子的成绩,特别是刚开始上学的时候。出点错,受点挫折反而是好事。
还有位妈妈说,现在的孩子非常聪明,情商也高,智商也高,你不用说他都明白,但是感觉就不如我们小时候懂事儿,能帮着家里主动分担家务活。在农村的时候,父母下地干活了,我们还是小学生,看着父母挺辛苦的,想帮助父母,父母觉得我们太小,不让去地里干活,于是小朋友就在家里帮着父母做饭饭,不会做就把菜切好了。家长们普遍感觉自己小时候是自觉做作业,自觉帮着家长做家务的,而现在的孩子都是被动的,不是发自内心的,是因为有学校布置的作业有做家务才去做。有时爸爸妈妈回家太辛苦的时候,如果你说你非常累,在以前我们都会很体谅父母,那现在,孩子会让你变得更累,根本不会体谅你。所以我们家长又统一了一个思想:一定不要在孩子面前说你累,再累回家也要冲着他笑。这样这批熊孩子看到你笑他也开心,就不给你找麻烦了。
没上学的孩子的家长,听到我们上学的孩子家长分享写作业、学习的一个状态,心里已经开始焦虑了。只是感叹说:还是让他们小时候多玩一些吧,这个时候是真正的不知愁滋味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