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78条 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未欲解也,

第78条 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未欲解也,

作者: 伤寒归真 | 来源:发表于2020-03-08 17:17 被阅读0次
第78条 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未欲解也,栀子豉汤主之。

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伤寒五六日,邪气在里之时,若大下后,身热去,心胸空者,为欲解。若大下后,身热去而心结痛者,结胸也;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虚烦也。结胸为热结胸中,为实,是热气已收敛于内,则外身热去;虚烦为热客胸中,未结为实,散漫为烦,是以身热不去。六七日为欲解之时,以热为虚烦,故云未欲解也。与栀子豉汤以吐除之。


清·吴谦《医宗金鉴》此方香豉当是干姜。余义亦详前经文下正误文内。伤寒五六日,邪气在里之时也。大下之后,若身热去,心胸和,是为欲解矣。今身热不去,邪仍在表也。心中结痛,过下里寒也,故曰未欲解也。但此表热里寒之证,欲温其里,既碍表热,欲解其表,又碍里寒,故惟以栀子之寒,干姜之热,并举而涌之,则解表温里两得之矣。岂尚有身热结痛而不尽除者哉!此仲景立两难治法,其妙如此,余可类推矣。

王肯堂曰:「身热不去」四字宜玩。结胸身不热,知热不在表也,今身热不去,惟宜越之而已。

程应旄曰:痛而云结,殊类结胸,但结胸身无大热,知热已尽归于里为实邪。此则身热不去,则所结者,因下而结,客邪仍在于表,故云未欲解也。


清·柯琴《伤寒来苏集》病发于阳而反下之,外热未除,心中结痛,虽轻于结胸,而甚于懊 矣。结胸是水结胸胁,用陷胸汤,水郁则折之也。此乃热结心中,用栀豉汤,火郁则发之也。


清·曹颖甫《伤寒发微》(与77条同讲)吐下后而烦热,与大下后身热不同,皆因液虚之后,津液不能外出,皮毛标热留而不去也。盖在外之标阳,以汗液和之则散。然液亏之人,又不能用发散峻剂,故但用香豉而已足。津液内亡是生里热,于是气壅上膈,则胸中窒,甚则心中热。但病后余热与实热不同,故但用生栀子十四枚而已足,在表者散而去之,在高者引而下之,而病后之余邪自解矣。


刘渡舟《刘渡舟伤寒论讲稿》(与77条同讲)这两条分别论述火郁影响气分和血分的证治。发汗,若下之,是病的来路。烦热,既可指心烦而身热,又可指心烦特甚,二说皆通;胸中窒,窒者塞也,胸中气窒塞不快。第77条的重点在于新增的胸中窒,提示只影响了气分,还没影响到血分,因此胸中窒而不痛。热结于气分,症状虽异,病机却没变化,因此仍以栀子豉汤主之,不必加枳壳之类的利气药。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是病的来路。身热不去,身热还不解;心中结痛者,心中是狭义的,不要当胸字理解,就是心里。火郁进一步加重,影响了心主血脉的功能,不通则痛,就会出现疼痛,所以说未欲解也。热结于血分,症状加重,病机依然没有变化,因此仍以栀子豉汤主之,不必加丹参、郁金之类的活血化瘀之药。


胡希恕《胡希恕讲伤寒论》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未欲解也,栀子豉汤主之。这也是给治错了,伤寒没有给吃泻药的,五六日表不解,还得解表啊。这个“大下”,下就错了,大下就更错了,这时就指着邪陷于里了,热邪被陷,所以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这个心中不是指着心下,大概这个可能指着心脏,他这个书啊是指着心中的这个话,都是指着心脏这个部位。“心中结痛”,心中有支结疼痛的感觉。那么这个病我是没遇到过,据我的体会呀,可能类似心囊炎的这类的病,由于这个表热,他吃泻药,使邪热内陷,影响到心囊发炎,可能是这种情况。心中结痛啊,“未欲解也”,说这个不是好病的样子了,不是要好了,这个可以用栀子豉汤。但是我用栀子豉汤治这个急性心囊炎的时候,我治过,是有效应的,但我不是只用的栀子豉汤,我配合旁的药物。那么根据这段象心囊炎的这种情况,我也不敢说,因为主人没有明说呀,不过我们这么研究的。他写的心中,不是心下,不是胃。


栀子十四枚(掰,味甘寒) 香豉四合(绵裹,味苦寒)

右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为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78条 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未欲解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ecjd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