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成为一位妈妈之后才发现以前属于自己的时间是多么的宝贵,白天把时间贡献给了公司,晚上回家就像换了一个工作场地把时间贡献给了宝宝,只有等她10点钟睡觉了,剩余的时间才属于自己。
与市场供求关系规律相一致,只有供给稀缺了价格才会上涨,稀缺的时间让我突然意识到了时间的宝贵,所以如何做好时间管理就成为了一个需要关注的话题。
最近在学习刘润老师的五分钟商学院,里面讲到几个关于时间的理念对我启发很大,分别是“时间成本理论”、“三八理论”、“时间粒度理论”。
时间成本,简单来说指的是我们做的每件事所花费的时间都是有成本的,是一种变相的机会成本。
大家在公司上班,公司给我们发工资,其实就是公司在购买我们时间,用公司付给我们的工资除以工作时长就是我们在公司工作的时间成本。按照每个人到手2w元来计算,一个月工作20天*8小时,那么平均1小时的成本是125元。
有了这个概念,我们就要想一想,做一件事情需要耗费的时间成本是否能相应的收益。比如,我们要召开一个会议,参与的人越多、耗费时间越长,这个会议的成本就越高,所以有些公司就提出来会议不得超过8个人的要求。
三八理论,指的其实是我们一天当中的3个8小时,8小时休息、8小时工作、8小时自由时间。人生的参差,关键来源于那自由的8小时的区别对待。
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一天的标准工作时间是8小时。其实在200年前,那时社会的总工作时长一般是14-16个小时,在1817年实业家罗比特·欧文提出三八时间分配法,但是一直到1886年35万美国工人罢工才换来了8小时工作制。所以,我们要珍惜自己那自由的8小时,那是我们的先人努力抗争才得来的结果。
如何利用好自己的时间呢?我们需要再了解一个概念:时间的特性,包括交易、消费和投资。简单来说,把时间交给公司,这是交易;把时间用来玩耍,这是消费;把时间用来学习,这是投资。
有了这个概念,我们就可以来审视和安排自己的这8小时了。比如,我作为一个妈妈,下班回到家陪伴孩子,我认为这是一种投资,我用时间来换取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建立母子的依恋关系。我也会花时间来读书和总结,这也是我花时间来投资,增长自己的职场能力。不是有句话说,8小时内求生存,8小时外求发展嘛。
从我自己的感受来说,在了解这个概念之后,我回家玩乐的时间明显变少了,只有当我身心相当疲累或者工作学习获得满足之后,才会想着花点时间消费一下娱乐娱乐。通过这样的方式,我感觉到我内心变得更加平静和满足,因为短暂的快乐带来的空虚感愈来越少。
时间粒度概念,是说每个人对待时间的颗粒度不同,我们要了解自己做事的颗粒度,也要了解别人的时间颗粒度,从而能更加优化自己的做事效率,同时更加理解别人。
想想对待一件事情,我们是按分钟来评估,按照小时来计算,还是按照天来计算的?想想我的高中时期,做一件事情都是按照分钟来切分的,上多少分钟的课,背多少分钟的单词,午休15分钟等等,现在看来那时候的节奏真的是很快。
在工作之后,一件事情基本上按照小时来看,比如我们一般会约一个几点钟时长为几小时的会议,也会安排自己的那个任务是在几点钟来做。
而想想我们退休的父母,在家里网断了电视打不开了都可以几天后再去处理,手机慢到每次打开页面都要等半天,他们能忍,我们一般忍不了,这里面其实就是因为父母的时间粒度跟我们不同而已。
我们也可以了解,为什么跟大佬汇报的时候要简洁简洁再简洁,几分钟内要把事情汇报清楚了。因为大佬的时间更贵,运转的效率更高,时间粒度自然按照分钟甚至秒来计算。
所以,审视下自己处理事情的粒度,在不同的场景下可以采用不同的时间粒度来对待。同时也可以看看有哪些时间是浪费在无意义的事情上,提升自己处理事情的时间粒度,从而提升自己的时间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