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2.30
内容:主要回顾一下前面的五次,收获,感受
因为白天录课,傍晚时候还在学校忙录课的事情,又和同事聊了会天,再然后买了一些吃的,想感谢我们教研组的同事们。回到家的时候,又陪孩子玩游戏,把教练计划忘记了。当看到怡芸发来的消息后,我第一时间找充电器,支架,进入状态,开始对话。可能是因为我把这事忘了,所以我在一开始解释了一大堆。是的,我说了好多,都是在解释这件事。(我害怕别人的误解,总想给别人解释清楚。就像今天,看见粉老师,还想再给她解释一下。我需要解释吗?别人需要吗?这是你的需要,还是他人的需要?我为什么害怕别人的误解?别人理解我了,我会怎么样?)
说到自己对于每一次教练计划,都很珍视。但好像只是觉得如此,因为我发现行动上,我没有那么珍视。比如,我每一次教练之前,是没有准备的,就可能是突然想到一个主题,便开始了。聊完以后,写是写了,但是也没有再看过。而且聊过的东西,有时候也都忘了。现在让我回忆前五次的,我也想不起来更具体的。说这些的时候,我内心是有点遗憾,有点自责的。
1、对我们之间的对话是否想做调整?对于我来说,我想说,在变与不变之间,我可能会选择不变。是的,总是喜欢待在舒适区里,对于突如其来的变,我总是很难应对。倒不是说不能应对,也许还会应对的更好。只是从内心,我的第一反应是抵触变的。也许我更喜欢那种掌控感,一旦失控,便影响自己的进程以及心情?
2、现在,我真的会认为多就是好吗?在吃东西上,我总是觉得多就是好。但是在事情的取舍上,我是会看到更多的舍去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我说完后,怡芸通过表情,看到我不一定认可,好就是多。也许吧,我记得有一次我放弃去县里参赛,给自己放了一天假 的愉悦;我还记得那天把冰箱里的一些好久不吃的板栗扔了以后,心里的轻松。我慢慢地告诉自己,少即是多。这,虽然没有成为我的肌肉动作,但至少已在慢慢改变着。
3、怡芸的故事,五年的学习,觉知时间,带给她太多的改变。但也会出现反复。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含着泪,我听了怡芸真诚的表达,虽然我不知道五年前她发生了什么,是什么样的,但我现在看到的怡芸是一个乐观,爱笑,思维敏捷,逻辑思维强,友善,有爱的美女。我就知道,每个人的成长都不会一帆风顺,只是我愿意多看两眼别人的好,却不愿意多看一些自己和最亲的人的好。然后,再不断地打击自己......我想说,这是他妈的什么思维模式,真是该打,该杀死的思维模式。还好,我意识到了,我相信我会慢慢地“杀”死他。现在的怡芸,也会出现情绪的反复,我好像感受到她对我的同理,那种身处低谷,不断想发出呐喊的自己。
4、我对别人的羡慕里还带着嫉妒。虽暴露出自己的一些黑暗面,但是人人都有,也许看见他,我们反而变得轻松坦然。我在嫉妒别人的时候,是不是也有人在羡慕、嫉妒着我呢?
5、也许我羡慕别人的,我也可以做到。当我说到,承认自己不知道,好像确实有点难,但是也开始尝试后,发现我也可以做到。是的,羡慕别人的,有的我是可以慢慢做到的,同时,我身上也有别人羡慕的。即便没有,我也是自己最强有力的力量,当我觉得自己可以的话,谁说我不可以,也没用。我总要有相信自己的力量 。
6、对自己的苛刻。以什么为标准?在你心中,什么样才是100分呢,比如优质课上。我好像总是把自己与别人的比较中产生。比如,我觉得自己准备的差不多了,但看到玉那么努力,我却又焦虑起来。在这里,我又想到我与孩子,或其他人之间的事情。我想到这样一件事,还挺奇怪的,我为什么没有自己的标准来标准自己,不断地向自己提出新的,苛刻的要求。而我却拿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别人,当别人做到的时候,感觉到高兴,别人做不到的时候,我便生气。我突然又想问自己,我到底想要什么?我想过什么样的人生?记得当初整优质课的时候,我的内心就是,有也好,没有也行,试试何妨?所以,我得到那个名额后,也是很淡然的,我不想付出太多的精力,做了就好。但在准备的过程中,又脱离了这些初心吧,以他人的行为为自己的标准了,所以焦灼不安?我想对自己说,我可以犯错,我太可以犯错了,没关系,我们慢慢来,我需要深深地允许自己。
7、我可不想做勇那样的老师?那样的老师不就是你一直追求的自在和做自己吗?不在乎他人的看法和评价,活出自己。可是为什么那个当下,却对自己说,我可不要做这样的老师,让别人在背后开玩笑。(你活地多纠结呀,因为怕别人的言论,所以不敢活出自己?傻呀,谁在乎你呢?你是别人饭后议论的人吗?当然不是,每个人都只会关注自己。再有,别人评价你又怎么样?什么都不是吧,你才是自己最大的力量 。)
8、李中莹老师讲到对期待的那个短视频。臭面的事情,如何洒脱地转身?我虽不洒脱,但我也以自己的方式努力转身。
9、我想找一个稳定的,志同道和的情绪共鉴资源者。
10、我的前几次中,应该都有对爱自己的渴望和因为做不到时对自己的失望。
11、在准备市优质课的过程中,我感到,我没有自己所认为好的标准。看到别人的努力,我便觉得焦虑。在我这里到底怎么样才是我心里的标准?我分明没有标准,却又用自己的标准来要求他人,更多的是自己的孩子。
12、我仍爱盯着自己所没有的看,很少看自己所拥有的,更别说积极反馈了。我也爱盯着别人所拥有的看,却看不到别人背后的不堪。所以当怡芸说到那部分,我又会感到抱歉,不好意思。
13、我们对自己有期待,最大的好处是什么?前进的动力?让自己可以成为人群中的榜样?那又怎样?真的是我想要的吗?我为什么会想这样?
以上有很多值得再思考的问题,无论如何请先深深的接纳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