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影响》相处之道

作者: 橘子汽水味 | 来源:发表于2021-08-10 23:49 被阅读0次

今天读到

我们之所以总是处理不好批评的尺度和方式,是因为我们经常会陷入一种“权力思维”,觉得被批评的对象要么低我们一等,要么只能让我们仰望。只有认识到双方是平等的,才能让批评者逃开非强即弱的困境。

与人相处时,难免有争执。当你批评对方的时候,你需要意识到你话语的影响力。合作思维是与人相处的核心。那么,无论对任何人,要从平等的角度出发。

互动关系是双向的:当你的批评会激发对方的防御,对方的注意力也会从解决问题转移到维护自尊上。

当批评孩子时,不要在公共场合,说出适宜的话,让孩子感受到自己不对,又没有伤害孩子的心。

《深度影响》是一本成长类书籍,更是一本与人相处之道的书。

对书里提到的共情印象很深,又一次复习了共情。

什么是共情?

最早提出“共情”这个概念的是德国心理学家特奥多尔·李普斯,他在看杂技表演时受到了启发。

我们看走钢丝表演时也有类似的体会,明明是那个杂技演员在钢丝上走,可是当他做着高难度动作,看起来命悬一线,似乎马上就要从钢丝上掉下来,那一瞬间,我们的心也跟着悬起来,好像自己走在上面钢丝在左右晃动,我们的身体和演员一样紧张。“感觉进去”,仿佛与演员合为一体。

这样对共情的理解更清晰。

感受到他的感受,与孩子的共情,与家人的共情,与同事的共情,它有一种很神奇的力量。在最近距离、最大限度的共情,能产生拥抱的力量。

共情和换位思考有点相似,共情强调的是“共”一起,共同去感受;换位思考强调的是站在对方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一个注重感受,一个强调角度。

每时每刻都在与人相处,通过读书学习,找到方法。这条路漫漫走,不用慌张。

结束语

多思考,多输出,分享今日读书。

相关文章

  • 《深度影响》相处之道

    今天读到 我们之所以总是处理不好批评的尺度和方式,是因为我们经常会陷入一种“权力思维”,觉得被批评的对象要么低我们...

  • 回家

    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长寿。(以弗所书 6:3 和合本) 深度好文│与父母相处不抓狂—成年子女孝敬父母之道 这...

  • 调整,突破

    喜欢找到一种生活方式——深度工作,回家全情带娃! 眼下,每天思考和孩子的相处之道,如何让姐弟相亲相爱!最终,希望他...

  • 影响之道

    影响之道

  • 幸福之道 相处之道

    幸福的婚姻是个永恒的话题。 幸福的婚姻都相似,而不幸福的婚姻却有千百种。 不幸的婚姻里有一哭二闹三上吊,互相埋怨!...

  • 不怕吃亏

    相处之道 重要的就是 不怕吃亏

  • 2019-03-23

    哑巴才是这个世界的相处之道

  • 相处之道

    每一次他出去,我的心莫名的紧张,为什么,难道必须得每天拴在一起吗,因为那晚他半夜回家,然后因为喝酒的兴奋,和酒醉的...

  • 相处之道

    优点可以说,基本上改变不了的缺点不说。

  • 相处之道

    也许,这就是生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深度影响》相处之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elqb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