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到
我们之所以总是处理不好批评的尺度和方式,是因为我们经常会陷入一种“权力思维”,觉得被批评的对象要么低我们一等,要么只能让我们仰望。只有认识到双方是平等的,才能让批评者逃开非强即弱的困境。
与人相处时,难免有争执。当你批评对方的时候,你需要意识到你话语的影响力。合作思维是与人相处的核心。那么,无论对任何人,要从平等的角度出发。
互动关系是双向的:当你的批评会激发对方的防御,对方的注意力也会从解决问题转移到维护自尊上。
当批评孩子时,不要在公共场合,说出适宜的话,让孩子感受到自己不对,又没有伤害孩子的心。
《深度影响》是一本成长类书籍,更是一本与人相处之道的书。
对书里提到的共情印象很深,又一次复习了共情。
什么是共情?
最早提出“共情”这个概念的是德国心理学家特奥多尔·李普斯,他在看杂技表演时受到了启发。
我们看走钢丝表演时也有类似的体会,明明是那个杂技演员在钢丝上走,可是当他做着高难度动作,看起来命悬一线,似乎马上就要从钢丝上掉下来,那一瞬间,我们的心也跟着悬起来,好像自己走在上面钢丝在左右晃动,我们的身体和演员一样紧张。“感觉进去”,仿佛与演员合为一体。
这样对共情的理解更清晰。
感受到他的感受,与孩子的共情,与家人的共情,与同事的共情,它有一种很神奇的力量。在最近距离、最大限度的共情,能产生拥抱的力量。
共情和换位思考有点相似,共情强调的是“共”一起,共同去感受;换位思考强调的是站在对方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一个注重感受,一个强调角度。
每时每刻都在与人相处,通过读书学习,找到方法。这条路漫漫走,不用慌张。
结束语
多思考,多输出,分享今日读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