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读老师的文章,读老师的书,《大语文作文》、《解困录》,一直在学习老师的思想和教法,也总以为得了精髓。
昨天和同学聊起文学社沙龙新书分享会,贺王友明老师新书《时光的印记》出版发行,聊到自己的口头喜欢而不行动,聊到自己为挣小钱而懈怠文学爱好,聊到自己无话可说无事可写。
当放下手机,突然脸红起来。
老师的作文教学,一直坚持基于事实的表达,提倡写身边事,写自己所见所闻,难道自己的日常工作,以及所谓的挣小钱,不是身边事?自己对母亲的陪伴,做家务,做农活,洗衣做饭,不都是写文的素材?
自己每天的工作,教室里的日常,每一节课,每个孩子的表现,每一次作业检查,以及孩子们吃营养餐时刻的表情吃相,都是材料啊。
同事之间的鸡毛蒜皮,和谐与矛盾,值班与课业工作分配,每个人的个性脾气,处理问题的方法态度,各家的大人孩子等碎碎事。
看来理论实践两张皮,还是不能有机结合。
把日常小事写得有声有色,才叫本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