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国娱乐圈的当代名人往往享有几项特殊待遇,一个是无时无刻都有人帮他们盯着自己的配偶,还有一个就是,会有很多人在名人没死之前,就已经时刻准备着对他们的死表态,资料充分翔实,态度明确而坚定,唯一具有悬念的空白处,就是名人的死亡时间。
而以上待遇,有一个人却一项都没有享受到,她就是86版《西游记》的导演杨洁。
这个给全中国的小孩子和大孩子们带来无数快乐时光的导演,走得很低调,悄无声息,4月15日辞世,事隔三天,噩耗才由当年西游剧组的老演员传出。
和当前一些年轻演员拍戏过程中擦伤手皮都能让万千粉丝如丧考妣的待遇相比,杨洁导演的待遇着实太过寒碜。
当然,在旁观者的眼中,杨洁导演这一生都过得挺“寒碜”,上个世纪80年代拍摄《西游记》的时候,一集下来她的工资是90元,孙悟空和猪八戒的工资是80元,沙和尚是60元,有时候加几毛钱补助,吃饭加餐两瓶啤酒都能让演员们欢天喜地。
而对替身演员和群演们来说,那也是一个最悲惨的年代,因为为了节省经费,剧组的工作人员经常身兼数职,连口汤都没有给替身们留下。
作为西游记的主演,六小龄童一个人就扮演了十六个角色,而从各种跑龙套的角色中我们还经常能看到猪八戒和沙和尚的身影。
据说穷得叮当响的剧组当时有个口号,叫“要以唐僧取经的精神来取完我们的真经”,而事实上,《西游记》的拍摄也确实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
《西游记》拍摄周期长达6年,且边拍边播(杨洁执导的电视剧《西游记》曾自1983年开始每年春节播放当年拍摄完成的几集,1986年春节连播十一集,1988年春节才正式将全部25集连播),期间多次面临资金缺口,只好拍拍停停,到处化缘。
最后铁道部第十一工程局慷慨解囊,借给他们三百万,拍摄才得以继续。
遗憾的是,这三百万并没能支撑《西游记》彻底拍完。因为物价上涨,除了剧组人员的片酬——仍然是每集每人最高九十元,最低三十元——没有涨以外,其他消费都在增加。杨洁只好忍痛甩下《险渡通天河》《真假美猴王》等五集。
就是这样寒碜的杨洁带着一群同样寒碜的演员,耗时达6年,拿着东拼西凑的600万资金,却创造了近30年来中国最为经典的国民神剧。
重播次数超过3000次,最高收视率89.4,对于普通观众来说这些数字并不惊心动魄,然而在收视率破3都能称为王牌节目的今天,西游记的成功已经是一个无法超越的收视神话。
贰/
用今天的眼光来审视,无论是特效还是道具还是投资规模,乃至于演员的颜值,老版的《西游记》都无法跟现在的电视剧抗衡,甚至可以说十分简陋,可一到寒暑假,《西游记》依旧是不少频道的保留节目。
那么86版《西游记》为什么能百看不厌持续火30年?
在前几年的一个电视采访中,这个瘦弱安详的老太太像一个二战老兵回想战场的惨烈一样,回忆了当年拍摄西游一路走来的艰辛,在她看来老版的《西游记》是一部集体艺术的创作,每一个细节都精雕细琢。
演员阵容也是红花托绿叶,很多著名演员来为没有名气的师徒四人当配角,比如演白骨精的杨春霞当时是上海昆剧的第一花旦,饰演观音的左大玢已经是全国知名的湘剧演员,这在今天完全是不敢想象的事。
用杨洁的话说:“因为我们是在搞艺术,而不是为了钱,为了名,为了利!”
这样的回答换了现在任何一个导演来说,都难免有作秀的嫌疑,但是从杨洁嘴里说出来,却是让人心服口服并肃然起敬。
当然,话中不难咀嚼出另外一层意思,那就是老一代电视人和新世纪电视人之间壁垒森严的价值观分歧,杨洁也从不掩饰对当下急功近利、粗制滥造的电视作品的反感与鄙视。
一个真正热爱自己事业的人,理所当然的难以忍受这项事业遭受玷污。
早在2006年,接受媒体《新周刊》采访时,杨洁就曾对当下中国电视剧乱象表达强烈不满。
“现在我看有导演把上千万、上亿的钱不当回事,来拍出一个算不上上乘的东西,我觉得真心疼。”
“我有一段时间根本不看中国电视剧,看了生气。好东西太少。你想,50集的电视剧恨不得40天拍完,演员一秒前还在打情骂俏,下一秒就要入戏,怎么可能?这么搞下去,电视剧要走向何方?”
从那一代过来的老艺术家,无疑都具有很强的艺术使命感,但在繁荣而平庸的时代,使命感往往成了最不合时宜的东西。
以前,我们常常会因为一部优秀的作品而深深喜欢上一个演员或者一个导演,而现在,这样的作品少之又少。
这也更让我们记住杨洁西游的那个年代,记住像杨洁这样的真人。
属于杨洁们的精雕细琢的时代虽然已经远去,但能和杨洁导演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实在是一件幸运的事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