鏖战一晚,在野狐平台取得一波五连胜,顺利将新注册的账号打上5段,欣喜不已。趁着这波士气,索性上来写篇随笔。
记得高中的时候,我总是在4、5段起起伏伏,胜率难以过半。究其原因,可能并不是棋力不够,而是当时下棋太讲究所谓的“正派套路”,不屑走骗招、无理手,更不会刻意下强手争胜负,往往把大优势一点点葬送。那时候我的棋,感觉就像宋襄公的仁义之师,占据天时地利,却讲究所谓仁义正道,最后被对手一举击溃。
经过寒假的琢磨、复盘与打谱,我察觉到我的下棋风格必须要有所改变。现在看我的棋谱,能感觉到强手和胜负手明显变多了,经常能起到扭转乾坤,反败为胜的效果。但之所以强手能成立,更在于我现在下棋重视势和大局,棋形厚了,作战自然有力。。。。。。
琴棋书画,其间当有互通之处。
以前太讲究正道,讲究定式,难以灵活应对敌手,结果下得极其吃力;而现在更看重棋势,厚以载道,算力并没有比以前提升几何,可5段下起来也难遇对手。这一前一后地对比,放到写作中,或许也可以有所解释启发罢?
就比如高三写议论文时,我总是太注重格式,也就是所谓的“正派套路”。总想用六段的模板。总是用类似的开头样例,总是死命地想往文章中填充一些事例来增强说服力。可是难有佳作,分数也常常在平均分之下,这一方面是练习不够,一方面是被所谓格式限制太死,而缺少观察、思考与变化。而写作不应该太过拘泥于格式,拘泥于一角,而应该着重构思文章的“势”。
而势的形成不是轻而易举的,最关键的还是要有沉淀,有积累。这里的沉淀不是看几百本书,摘几百页抄就能完成的。若看完一本书,不写书评,当然是轻松快乐的,但益处当真不大。唯有及时思考,认真写书评,方能有所收获。
胡乱说了一通,也不知道有几分道理。倦了倦了,歇息去!明天一天的课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