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算不算好,但一定不算坏的习惯让我坚持了三十年……
让我想想,哦!是的,很确定,是三十年。
三十年前订了一本杂志,在当时是很炙手可热的一款,叫做《读者文摘》。这本杂志因为与美国的《读者文摘》存在版权之争,不得已从1993年第七期开始,正式更名为《读者》。
记得在这本杂志的某一期的某一个不怎么明显的角落里,初次遇见了一个叫“腹式呼吸”的概念。而且据文章的写作者,记忆中是一个在生活习惯里,长期坚持腹式呼吸的一个长者。从老人家平淡的体验传授里,得知长期坚持“腹式呼吸”会很受益。
文章很短,重要的是整个“腹式呼吸”的技术含量不高,操作起来简便易行。对于有“说明书”恐惧症的我,看一遍文章,居然就把整个呼吸的动作要领完全学会了,
那个时候,根本没有如今这种逆天逆得很狂的那种危言耸听式的广告设计。偶尔在广告时段插播电视剧的时候,听到“燕舞、燕舞,一首歌来,一片情”的初期,都感觉到新鲜的不得了。
既然老人家有很受益的亲身体验,为何不如此这般的尝试一下呢?反正也不搭啥,试试看吧。
哪曾想,这一试竟然试了三十年。而且是五冬六夏、天天如此、风雨无阻的那种。无需用“坚持”这两个累人的字眼,只是因为,从决定开始尝试“腹式呼吸”的那一天开始,就已然把它彻底当做了与每天“吃喝拉撒”同样必不可少的一种习惯。
站着、坐着、走着、躺着想什么姿势就什么姿势;白天、黑天想什么时间就什么时间;室内、室外想什么场合就什么场合。
每天只要人处于喘气儿状态,就完全可以顺便把“腹式呼吸”给办了。
自打把“腹式呼吸”溶于三十年的生活习惯之后,没有任何不好的感觉。既然没有“不好”,按照人类的思维模式来判断,那一定就是好吧。
不替别人做判断,只为自己做归纳。“腹式呼吸”的确对身体有益无害。
昨天,又在网络上看到了关于腹式呼吸的一些普及,与之前那些具体方法相比,还是有一点儿小的变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
进入一枝秃笔自言自语模式。对于喜欢写字的人来说,大致相当于习武唱歌之人的拳不离手 曲不离口。对写作的兴趣,虽远没有达到如饥似渴,不可餍足的程度,更没有达到遗世独立,凭虚御风那种忘我。但是,一天当中最快乐的事儿,大抵都发生在一枝秃笔自言自语这个码字的过程。
秃笔,如果说还有点作用的话,那就算可以用作杠杆去撬动灵魂。吱吱呀呀的较力中产生的火花生腾出来文字,轻描淡写地让自言自语静静地流淌,那枝秃笔也许能沾光于太阳。
我会把这种自言自语,定位在细水长流的日子里,把零打碎敲的时间和空间,幻化成文字去对付那些无聊和寂寞。在这其中如果还能顺便把属于自己的时间,点缀得绚丽多姿一点儿,把空旷干瘪的空间,充盈得饱满圆润起来,那就再好不过的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