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Github上对着笑来老师《自学是门手艺》学习python。
原本以为自己觉得阅读能力,不错了,可一周过去我惊讶的发现,觉得不错是个幻觉。
越是简单的东西,越容易被忽略,需要反复使用,反复练习,才能达到熟练。
就在一周前,我在配置“Jupyterlab的安装与配置”这一节,弄了半天也没配置好我的编程环境,真切的感受到那种阅读能力,学习能力,和对着书本学习的困难。
而这周我再认真的看着文章,仔细的看,哈,最后我能一步一步的配置下来,期间也用了多次搜索来消化步骤。
再次深刻理解看一遍并不能就学会,要反复的阅读,认真的阅读,否则就是会漏掉某些关键部分。
就这一章节,要自学这一章节竟然花了我一周。(还好我是在学校本来也没什么每天要处理各种事情)
所以我就在反思自己的学习能力。
《自学是门手艺》本书就是讲如何自学的,那么本书给我的所谓的有效学习是什么呢?
有效学习就是不断的强调老生常谈,并且不折不扣的践行。
(原话:一切与自学相关的技巧都是老生常谈。)
很简单是么,为啥会这样??或者为啥我们需要这么一句跟废话一样定义?
答案是:我们都是被义务教育教坏了的一群人,原本我们学习是可以有效自学的,小时候我们都是有自学能力的,研究的时候十分投入,可以说是个不错的自学“专家”。
但自从坐上了课堂,情况就变了,一开始我们对学习热的情,因为标准化的教学进度(其实回过头来教学内容是相当多的),我们只要有一节作业没做好,后面就无法衔接了。
而后衍生出各种“走捷径的方法”,因为学业太多了嘛,“走正路(就是乖乖的写作业)”肯定来不及。
我记得我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就会一个班里人不会的“技能(技巧更准确)”,一次行写两行字,怎么做呢?特别简单,就是拿两支笔,再用一个橡皮筋两根并排绑一起,就可以一次写两个字了。而且你要是再并排绑一根,还可以同时写三个字呢。
为什么会有这个发明,就是因为当时老师布置的作业超过了承受范围,我记得有一段时间,一直在写作业挺开心,然后有一天有个同学跟大伙聊个动画,大家都津津乐道,我当时话都插不上。这是我的时间管理问题,回想这件事我苦笑不得。
而且我记得当时发明这个“捷径”的时候,我还花了大把的心思在改进上面,为啥呀?吃太饱么?不是,根本不是,是我预测后期作业会越来越多。
所以毒害我们最多的的就是,学习好走捷径,好走捷径的原因就是学业压力太大,过大的压力让我们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甚至产生了恐惧。
这本不应该有的学习副作用,学习一个新的东西,用知识让自己生活更美好,不是应该很开心么。
而后衍生危害更大的是,到了初中高中,有社会各种“教育机构”,专门教,就是啥啥速成,中国这方面产业链特别的成熟,初中就有啥李阳疯狂英语。而且这些机构买的就是,让人短期感觉,花小力气,搞定“学习”,各种考试技巧,而后对生活没有任何的好处,根本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
但与此同时,也有不走捷径的“傻小子”,那是谁?当然就是学霸了,说他是傻小子,是他起初显得比较笨,不会投机取巧。
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是应试教学给我们最深的毒,不信可以看看那些考完试的学霸。在电影《银河补习班》就很好的阐释了这一点。
“在高考考完后,学校下起了各种书本试卷雨,那些书本不仅来自差生,也来自好生,连好生都这么痛恨学习,可想而知差生在学校是什么样的感受”。
说了那么多,那么学习什么样才是有效?
就是像学霸一样不折不扣的完成老师的作业。
不要回头过来没学会,再问自己为啥没有学了那么久还没学会了。
否则最后只会得到老人的一句话:
知道会如此,何必当初(偷懒)。
之前的一句话是:
你不这么做,到时候你就明白了。
所以说了那么,最重要的就是做起来吧。
所以呀,有效学习就是不断的强调老生常谈,并且不折不扣的践行。
(原话:一切与自学相关的技巧都是老生常谈。)
上面在我学习过程中,也只有一个反复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