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有意思读书简友广场
如何理解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如何理解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作者: 遵道积德 | 来源:发表于2025-02-05 07:48 被阅读0次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出自《道德经》第46章,意思是说:最大的祸害就是不懂得满足,最大的罪责就是贪心太重。所以知道满足而得到的满足,是长期保持的满足。

所有的祸害都源自于不满意,不知足和不高兴;所有的罪责都起因于想太多,要太多和求太多。知足就是结合客观的条件,形势和规律的限度而感到的满意。贪欲就是依据主观的愿望,诉求和梦想的内容和要求而产生的妄念。知足者注重资源条件,强调能力技术和改进方法手段;因此就会思维有逻辑,行为有规矩和操作有结果。贪欲者喜欢痴心妄想,经常胆大妄为和强调拼搏奋斗;因此就会目标很远大,思维很诡异和行为很紊乱;结果就是错误,失误和延误不断,麻烦,困难和灾祸不少;批评,指责和埋怨不停。

知足的内涵是根据自身的条件,客观的环境和现有的能力为标准,对已经取得的成就和业绩感到称心和满意。不要和古人比,不要和外人较和不要和旁人攀。胜利不取决于愿望,但失败一定是欲望太多;成功不一定满意,但知足一定会快乐。知足的基础是知己知彼,知天时,地利和人和,知能力,资源和系统,以客观的标准评价是知足,以主观的心愿判断是贪欲。知足者避祸,贪欲者招灾;难以满足的人终将失去一切,轻松知足的人通常日积月累。脱离客观条件,能力技术和方法手段,要的越多越麻烦,贪得越多越危险,得的越多越恐怖。

德不配位必有祸,技不如人常会败,资不充足定有难。不要追求更大,更多和更好,而要审视自己是否匹配,够格和到位;否则就会有灾祸,有麻烦和遭责怪。所以,想要更大的胜利,更多的成就和更好的地位,就应该感悟道理,修炼德行和增加智慧,也应该提高技术,增强能力和改进方法,更应该有效沟通,积极协作和努力配合。而不是对已有的成就不满,对已有的进步不悦和对已有的业绩不屑。

对自己不满意是愚蠢,对自己很满意是智慧,说明学会了知足。对他人不满意是错误,对他人很同情是正确,说明善解人意。对环境不满意是笨拙,对环境很适应是聪明,说明自身具备调整能力。

相关文章

  • 道德经(一百六十九)> 罪莫厚乎甚欲

    罪莫厚①乎甚②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③莫惨于欲得。 【注释】 ①厚:多,重 ②甚:厉害,严重 ③咎:灾祸,灾难 【...

  • 随       写

    “祸莫大于不知足。 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 知足恒足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憯于欲得。故知足之足,恒足矣。最大的罪过是认为可以得到。最大的祸害是不知足,最大...

  • 开卷有益之:《韩非子》(解老其五)

    五、(老子46)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厚于甚欲,咎莫憯于欲得,祸莫大于不知足。故知足之足...

  • 道德经·第四十六章

    原文: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罪莫厚于甚欲,咎莫憯于欲得,祸莫大于不知足。 故知足之足,...

  • 《老子》详解,给所有曲解老子的人(四十六)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罪莫厚于甚欲,咎莫憯于欲得,祸莫大于不知足。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 《道德经》第四十六章

    罗老师版本: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厚乎甚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惨于欲得。知足之为足,...

  • 知足常足

    ****罪莫大于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梁群峰,曾经...

  • 减 少 贪 欲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老子《道德经》 物流公...

  • 远离贪念,做人生不倒翁

    罪莫厚于甚欲,咎莫憯于欲得,祸莫大于不知足。故知足之足,常足矣。——《道德经》 我们常常说钱是万恶之源。每当给学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理解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fbwu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