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大学作业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读书
一场从科学到哲学的颠覆——读《失控:全人类的最终命运与结局》有感

一场从科学到哲学的颠覆——读《失控:全人类的最终命运与结局》有感

作者: DiiYA | 来源:发表于2017-07-04 20:51 被阅读0次

一、引言

五月份的时候,将全世界都聚焦在中国的一大热事件点就是,柯洁与AlphaGo之间的乌镇围棋峰会。这件事情,再一次将AI放置在了公众视野之中。而最后柯洁以0:3落败。不少人开始担忧:人类离被控制还有多远?AI是否会在未来取代人类呢?

人类终将失去对机器的控制。

这个仿佛是所有科学家的共识,这个可预见的势必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到来的局面,是无论如何也无法避免的。

在《失控: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一书中,作者在第一章就写到:

“数以百万计的生物机器汇聚在一起的智能,也许某天可以与人类自己的创新能力相匹敌…在将生命的力量释放到我们所创造的机器中的同时,我们也丧失了对他们的控制。
他们获得了野性,并因野性而获得一些意外和惊喜。之后,就是所有造物主都必须面对的两难窘境:他们将不再完全拥有自己最得意的创造物。
人造世界就像天然世界一样,很快就会具有自治力、适应力以及创造力,也随之失去我们的控制。”
“在我看来,这却是个最美妙的结局。”

美妙在哪?

‘失控’这一词容易让人产生恐惧。因为失控则意味着有‘不安全’的可能性。

但让我们回归到造物这最开始的事情上来。生命的意义就在于生命本身,当我们赋予一件冰冷的机器与铁块于生命时,当我们看着这生命从牙牙学语到口若悬河时,生命的成长是否也会给我们带来最原始的生命的感动与震撼?

当机器开始失控时,也意味着它开始有了自己的生命。而一旦有了生命,它就不得不遵循一切生物规律。虽然尚不确定机器的生老病死具体要如何呈现,但能肯定的是它势必要落入这万物的轮回中去。

创造也好,毁灭也好,既然人类不曾站在食物链的顶端,也就无需过分害怕失控的机器会对人类产生怎样的伤害了。把机器当做驯养过却不曾拔牙的老虎,当做知人知面不知心的同类,我们彼此牵制,只需要知道古往今来那句不变的真理:众生皆平等,万物皆有灵。当我们学会给生命本身以尊重、敬畏的时候,我们就会明白创造生命就是一件十分神圣、伟大而美妙的事,以至于最终实现人类与机器的共生共荣。

读到这里,我感觉到我似乎不知不觉中就开始认真的投入到了这本书当中去了。这大概都是因为它所提及的许多观点,在当今我们所处的社会里都能够找到具体的映射,所以我也就不自知地将具体的问题放在书中来分析了。

于是我有了兴趣继续往下阅读。

二、内容

这本成稿于1994年的书实在是比它所处的时代要走得远很多很多。诚如作者在卷首所言:这本书在今天比在20年前更应景。他在书中探讨:活系统的智慧究竟从何而来?为什么那些看似简单无脑的初级生物能够产生群体智慧?个体的无意识到群体的有意识之间到底是不是鸿沟巨壑?书中涉及的问题纷繁复杂,小到一个蜂群、一组计算机代码、一个封闭试验基地,大到人类进化、人工智能、网络经济等等。而这些问题与当今大众智慧、云计算、物联网、虚拟现实、敏捷开发、协作、双赢、共生、共同进化、网络社区、网络经济等等方面的概念、技术都有着莫大的关联。

越来越多的事例证明了他在二十多年前提出的想法,就好像这些想法似乎都是在‘与时俱进’着。这一本销量越来越好的书,这本让人读一读、停一停、想一想,甚至还要休息一下的书,让读过的人无一例外地表示:这是一本真正有价值的书,是一部思想之书、智慧之书。

而我,也很荣幸地能够在读过某些章节之后,有一种:“这本书真的帅裂了!!”的惊叹。在这里,我不得不提及本书的第二章和第三章。这两章中提及的分布式网络、包容结构以及无序中的有序都让我很是欣喜,也很是痴迷,然后一读再读。

在第二章《蜂群思维》中,KK提及蜂群时,说到与他同区的养蜂人做的一次荒诞尝试。

“由三万只蜜蜂聚结成的黑色云团形成直径20英尺(约6.1米)的黑晕,像UFO似的离地6英尺(约1.8米),正好在我们眼睛的高度。忽隐忽现的昆虫黑晕开始慢慢地漂移,一直保持离地6英尺的高度。”

养蜂人将头置于蜂群当中,跟着奔跑起来。

而后蜂群似乎得到了某种讯息,加快了速度,将养蜂人抛在了身后。

这样群体好似个体般做出决断的现象,在人类、鸟类、禽类中都可见。可他们是如何从分布式的个体中找到这整体的一致性的呢?

我常常走在路上,为一阵频率相同的风而驻足,为一股似曾相识的味道停下,为四周那恰如其分的阳光而开始回忆。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段,为遇见的所有的“相似”而新奇、欣喜、怀念。我在那一刹那想起了过去发生的很多事情。KK在文中提到的一种观点,很好地解释了我这种现象:

“在一个稀疏分布式网络中,记忆是感知的一种。回忆行为和感知行为都是在一个非常巨大的模式可选集中探查所需要的一种模式。我们在回忆的时候,实际上是重现了原来的感知行为,也就是说,我们按照原来感知这种模式的过程,重新定位了该模式。”

记忆是碎片化的,它是将碎片重建起来后从碎片中涌现出来的事件。我们的感知构成了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对任何事物的认识。我们记住的,比起具体的事物的组成,更多的只是一种感觉。

蜂群的运作也好似碎片的涌现,虽然每一个蜜蜂的感知是不一样的,但是——

“随着成员数目的增加,两个或更多成员之间可能的相互作用呈指数级增长。当连接度足够高且成员数目足够大时,就产生了群体行为的动态特性——量变引起质变。”

这种想法在当今世界有何实际意义呢?

“网络是群体的象征。由此产生的群组织——分布式系统,将自我撒布在整个网络,以至于没有一部分能说:“我就是我。”无数的个体思维聚在一起,形成了不可逆转的社会性。它所表达的既包含了计算机的逻辑,又包含了大自然的逻辑,进而展现出一种超越理解能力的力量。”

互联网,正是这种蜂群思维最有力的体现。

而在第三章《有心智的机器》当中,KK进一步讲到了分布式系统。在这里,他提到的“心智社会”理论简直叫我着迷。

大脑是一所无人居住的空房子。各种细微的不同的混沌的粗糙的简略的意识的苗头冒出,最终所涌现出的念头完全是随机与偶然的产物。人的复杂性就来源于意识的这种无序、这种混乱。“我”是可变的、无序的、混乱的,所以“我”做任何事情都是有可能的。这就好像是蝴蝶效应的一种体现。而意识也不只单纯地在混乱而已,各种意识都在这里进行竞争,选此即抑彼,胜者留存,败者消亡。最后的生存者在那刻,成为你身体里的意识。

那这种选择又从何而来的?

或许是‘适者生存’的这种最原始、最纯粹的竞争意识在进行决策吧。

“人无“我”,蜂窝无“我”,野兽无“我”,公司无“我”,家国无“我”,任何活物都没有“我”。一个活系统的“我”是一个幽灵,是不知晦朔的朝菌。它就如同亿万个水分子汇成的瞬间的漩涡,指尖轻轻一碰,便即销饵无形。
然而须臾之际,那些分布在低层的乌合之众又搅起了漩涡。这个漩涡是新象,抑或是旧影?你有过濒死体验吗?是感觉再世为人,还是只感觉成熟了一点?如果本书的章节打乱次序,还会是原来这本书吗?想想吧,想到白头愁未解,你就明白什么是分布式系统了。”

这段话简直帅爆了。

这本书一路看下来,几乎是成片成片地在画线。很多段落都十分精彩,是那种你读一遍不能理解,读两遍似有所悟,反反复复读好几遍后会获得炸裂式感悟的精彩。而这些感悟,几乎都是颠覆性。

好比在“无躯体则无意识”这一小节中,我们一早就认定无意识则无生命,但却很少知道同一时刻下无躯体也意味着无意识。

就好像我们认定“鬼”只是一种“能量”而非“生命”一样。

活生生的人的大脑的运作、意识的流动离不开感官对外界信息的摄取、身体内部各种激素的影响。躯体与意识就是构成生命的两个必要条件,缺一不可。即——既要有意识,也要有容纳意识的容器。因为只有真实存在的容器才能保证你意识的运作,最后保证你个体作为生命体存在的意义所在。

当然了,这本书的精彩远不止我所说到的简单的前三章。本书还讨论了达尔文和拉马克进化论,也用相当篇幅讨论了后达尔文主义。长久以来,进化论都是被当做真理来在课堂上传授的。但是这本书告诉我们,进化论只是个假说,是有其缺陷和遗漏的。这里并不是否定进化论,只是想强调,人类的进步正是基于这种质疑的精神,不断挑战已知的认知。

KK结尾章总结了大自然用以无中生有的九条规律。这九条规律可以说不止适用于自然进化,也适用于现今世界各种复杂的系统。这一章很简短,却非常值得仔细回味。

三、结语

曾经有一期《奇葩说》中说到,博士学位的英语是Doctor of Philosophy Degree,而Philosophy直译过来就是哲学的意思。然后蔡康永念了几篇博士论文的题目,学术钻研得越深刻,专业分化得就越明显。又想起去年那位女老师向我们阐释的道的意思,它不可名状,难以阐释,自知而不能明说。

每个专业读到最后,每个领域钻研到最后,为什么获得的都是哲学的学位呢?因为专业的不同,领域的不同到最后都只是入道方式的不同。

“哲学对道进行解释说明,把道变成可以让人理解东西。道也是一种智慧,但是道只能靠个人领悟并且无法言传身教,这时候就需要哲学对道进行解释说明,使道成为可以被大多数人理解的东西。”

当你试图向别人解释你所理解到的世界的时候,你就是在表达你的哲学。所以读很多艰涩的书时,不只是单纯的专业知识,你获得的更是另一种看待世界的视野。这本书让人读得昏头昏脑,却又因为那些个令人惊叹的、颇具魅力的观点而让人心甘情愿地去思考、去感悟。那种仿佛抓到了一星半点的灵感,却又不足成一片星河的失落,好似雾里看花的似有若无确实让人有努力思考下去、寻求最终最明确真理的动力。

它深入浅出的笔触,从科学到哲学,从日常到专业,好似从方方面面都让我受益匪浅。《失控》这本书,带给了我另一个看待世界的角度,而这种角度至今也是十分具有前瞻性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场从科学到哲学的颠覆——读《失控:全人类的最终命运与结局》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fbxh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