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公交车出行,是减碳环保、缓解道路拥挤的好举措,但是乘车所享受的服务却不得不让人有点凄婉之情。
从县城到故乡,应付三元车费,手机一扫,出现3.56元。“咦,咋多收了五角六分钱?”我自言自语道。
“你到哪里去?”司机问道。
“郿坞村。”我自然地答着,顺便问:“别人投币的话,可否退我一块钱?”
“你上车刷手机时怎么不报你去哪,刷过了就不能退。”司机略有愠色地说道。
记得前几天坐这一路线的车,也是刷了全程的车费,那个司机让我后边上来投币的乘客给我了一元钱。
看来这个司机有点恶霸气息,算了,为了几毛钱,万一这家伙再出口不逊,咱还会生闲气,不划算!老人说得好“咱就当韩信惯娃呢”。心理一乐,车窗外“挤进来”的风也是舒坦的,但是对这位司机我只好心里暗暗地鄙视起来了。
从长虹十字车站上来一位带着孙子六十多岁的妇女,手里拿着五元钱,对司机说:“师傅,我暂时不投钱,等一会儿上来人能找我钱了投可以不?”
我心里盘算着,紧日子过过来的人,多是节俭惯了。如果投五元钱万一没人上车不就亏了;不投币的话,却又担心“尊贵”的司机让她婆孙俩下车。
我在忐忑中替这婆孙俩担忧着,果不其然,在北转盘车站没有乘客上车的情况下,司机却将车停靠在路边,同时带着不乐意的口吻对老妪说道:“以后路上没人上车了,要不(投钱的话)你就带娃下车吧!”
仿佛他被过往的乘客讹骗过坐不掏钱的车惯了似的。
从我的五角六分钱被“充公(公交公司的公,不是社会的大公)”,我就估计老妪会有这样的境遇。
车上的人在短暂的沉寂后,一位似乎是南方口音的小伙子搭话了:“司机师傅,你开车走吧,我来替她换零钱。”
老妪的小孙子带着童音朝小伙子说道:“谢谢叔叔。”
坐在后排的我,有点木呆了,似乎此刻的我,就是鲁迅先生笔下《一件小事》中被压榨的“我”。
我很少为自己是“全国XX 之乡”的公民而骄傲过,甚或感觉这些都是浮躁、死爱面子活受罪的人给自己戴的精神枷锁,因为我经历过太多低素质的画乡人,没有多少本事还爱自我吹嘘标榜,比如我们还在为本地的公交公司姓“公”自豪着,却不知到站不停车、态度生硬、司乘人员言谈举止不得体、衣着打扮有失“公”司形象等问题在损害着“全国XX 之乡”的美誉,这对于像我这样的老乘客来说,已经是习以为常,见怪不怪的“习俗”了。
五角六分钱终于到站下车了,望着远去的公交车,那标志性的车色让人惬意,可是驾驶的司机又让我感觉到空气的燥热来。
忽而,想到今天是中元节,我损失的五角六分钱不知道能给这位司机带来多少提成。
平安是福,吃亏是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