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那天,陈老师除了中午给我发了个红包,其余时间都在找下属谈话。
晚上回来得很晚,对着基本结束一天的我说,今天累死了。
随口问了句,怎么了?
陈:最近大家在积极撰写各自的年中总结,大家写得很认真,我也看得很认真,仔细阅读后,找他们一一谈话。时间少的谈10几分钟,时间久的谈大半个小时,推心置腹,威胁恐吓,利益与未来,有些本来排队在下午的一直等到晚上。
我:哦,那是辛苦。
陈:其实xx(同级别部门经理)他们也很简单,每个人5分钟搞定。我想着吧,大家都认真写了,我也应该要认真地看,认真地谈,这是对他们的尊重,这样以后他们也更明白需要认真写了。
我:这点我倒也是认同,平时你管得宽松些是好,节点上把把关是对他们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对他们表示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此后各自忙开了,我也准备睡了。
某个早晨送女儿路上,我和她说了这事儿。
在求学路上的孩子,知识是学校、老师做主导,价值观,人生观一定是父母来影响,也不必教条地说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而是用自己的言行去默默渗透,在我看来,这些比知识的重要优先程度高很多,才是一个人基本的垫脚石。
之前孩子在学校中有的不愉快,她们自个儿也处理好了。我和陈老师都一致意见:她独有的个性,我们作为父母首先尊重,然后去呵护,至于那些磨平棱角的事儿,交给社会。特别的个性,就看我们从哪个角度来看,是欣赏还是批判,时间和社会会给她答案,她也会在眼泪欢笑中懂得进退。这些人生的课题只属于她自己。而我们如何审视处理才是真正考验父母的试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