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老,学到老!到底学什么?我最近的功课是学“感同身受”。这一课,好像永远学不完。
为什么这一课这么难修?估计是小时候读书不求甚解,学了半吊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篇》),长大后又自以为是地“推己及人”,积习难改吧!
但后来发现,自己虽与人为善,却难和人真正亲近。做人虽不能算失败,但总少了点滋味,在各种关系中,往往流于角色和承担,难得同类共振。有时候我觉得稀松平常,别人却反应剧烈,让我百思不解;有时候别人很热切或激动,我虽然明白他们在说什么,却没有感受。好像关系到了某个层次,就被卡住了,无法更上一层楼。
即使如此,我也觉得“大概就是这样吧”,那种人与人的深度契合,或许只存在于小说电影中,或许是某种姻缘巧合的暂时现象,不可能是人生常态。
近年来,通过不断修炼才了解到,这是我自己有问题,错过了许多人生风景。因为推己及人是假设人有共性,但人间真相是人的共性,只存在于个性和本能中,在这上下两端之间,却是每个人不同的业力和习性,因此对相同情境的感受和反应往往南辕北辙。
因此“己所不欲”,未必是“人所不欲”;说不定“己之所欲”恰恰是“人所不欲”呢!所以关系要圆满,单单“推己及人”不够用,加上“感同身受”才够用。
我以前也自认能感同身受,后来才发现常常是用自己的“感”去投射别人的“受”,根本就是误会一场。
我如今的理解是,感同身受,不能一厢情愿,必须是双向的,因此有三门功课要做。
其一,要学会“如实”表达。大多数人的惯性都是压抑,批判或讨好地迂回表达。如实表达需要一番修炼。
其二,要学会“放空”倾听。这件事不容易,尤其在对方压抑或愤怒时,仍然要通过说话,听到他真正的感受和需要。
其三,要学会随时“不耻下问”。千万不要觉得理所应当,更不要自以为有特异功能,只要觉察自己和对方无法感同身受,立即就提问。
这三门功课,我虽学了很久,但现在还没过关。但我知道,若能学好,受用无穷。因为感同身受,近乎觉悟,一旦觉悟,则可诸事圆满,万事无碍。这是人生的必修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