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嘉轩笔谈
深处我国西北内陆,西安凭什么得到大量国内外游客的眷顾?

深处我国西北内陆,西安凭什么得到大量国内外游客的眷顾?

作者: 嘉轩笔谈 | 来源:发表于2018-03-08 22:39 被阅读6次

    (一)

    泱泱中华,一数便是五千年历史,一望尽是繁华的都市,在这片土地上的颗颗明珠中,有一座城市虽无地利之便,但仍被来华的外国游客相继拜访。它不止在当代城市中历史最为悠久,而且又拥有古都中少见的现代繁荣。

    它就是西安,即使在世界文明的“活化石”之林中,仍可以排入“老字辈”的一座城市。

    我和朋友们来到西安的时候,正值七月盛夏,在烈日下的四五天漫游中,我们邂逅了很多历史的珍宝,发现了西安人独有的气质,也由这座历史名城产生了一些“非历史名城居民”的惭愧与忧虑。

    (二)

    西安的历史很有分量,但也使人有些沉重。

    行走于此地,兵马俑坑外的一块碎瓦;秦始皇陵前的一株草木;大雁塔旁一段佛经的吟诵,都使你不由得产生敬意。这里每一方土地都有着故事,每一处古建筑、古文物都值得人们专门拜访,更何况将它们镌刻到同一幅土地的画卷上,而画卷的风格又是如此的和谐统一。是的,最令人敬佩的就是和谐统一,在十四公里长的土城墙上骑着自行车眺望,古建筑伴着落日的余晖缓缓入睡,而现代文明的车水马龙逐渐在夜幕中亮起,东方与西方,古代与现代的融合极为自然,就像清晨看老人们打一通太极拳,只有返朴归真的内敛,而毫无炫技与造作。

    数数陕西历史博物馆前长长的队伍,看看钟鼓楼前的市井繁华,你会为当地人与古建筑的共生所动容,在其他城市,古建筑是用来保护和展览的。但在西安,古建筑是用来传承的,传承到无数外国人都慕名来到西安感受中国文明,这种氛围,只有南京能与之媲美,北京都做不到,北京的担子太重了。

    在西安旅游,你必须一直带着发现美的眼睛去寻找历史,不然的话,你很有可能与一段记入史册的传奇擦身而过。当然,睁大眼镜一直欣赏是好事,只是睁久了也会让人疲倦,有时还会发现些不太美的东西。

    中华民族的优势在于历史,而她的负担也在历史,经验带来的保守与成见太多了,在西安,历史虽然算不上负担,但也确实在塑造异彩纷呈的城市形象过程中造成了压力。无论是官方的宣称,还是网上媒体相传的口碑,历史名片永远是西安主打的城市名片,很多人对于西安在西北地区的枢纽作用,以及它在艺术、传媒、教育、科技等领域的成就了解乏乏,这对于西安当代发展的现状是不公允的。

    另外,历史古迹的保护方面西安也确实有一些不足。以咸阳一带为例,兵马俑前村民骗钱的乱象已令国人惋惜,华清池内钱币堆积的“富饶”更让人不忍直视,《长恨歌》经典的李杨之恋已被铜臭沾染,而管理方面并未出专人看护。除此之外,钱的去向也令人不解,在一些西方国家,这些被人投掷的钱会由官方收集后用于福利事业,或者由无业者自己打捞,而在国内景点,钱是腐烂了还是归公了,一切都不得知晓。

    (三)

    除了历史,西安还有什么?我不想做一个引经据典的学究或诵读数据的播报员,而是想随心写下一些我看到的东西。

    我和朋友们租住在西安高铁站旁一套民居中,这家民居由一家人共同经营,由他家大儿子把我们从车站接到住处。路上闲聊间,这个年轻人对西安的喜爱和自豪溢于言表,这种情感我后来又在西安很多地方发现过。我想,如果一个人能对生养自己的土地充满爱与希望,那他自己也能在成长中汲取更多土壤的养分,而如果这种态度融入到一个城市的血液中,那这所城市的未来是充满阳光的。

    尤为难得可贵的是,西安的自信是包容的自信,包容特别是文化层面的包容也许并不那么起眼,但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之所以我会不喜欢湘潭等一些同样有文化底蕴的城市,因为我在那里感到排斥,而西安不是如此,它甚至有本事让外国友人喜欢上这里。西安的包容孕育自陕西人开阔的胸襟,陕西人开阔的胸襟得益于十三朝统领全国的气度,而古都气度今日的保持是经历几度沉浮沧海桑田的智慧领悟。

    街道上的市井繁华,偶然遇见的“绝色”与“豪侠”,这些都令人神秘,但终究是一场红尘梦,不必细说。城市中仍遗留的关中方言,墙壁上的仿古设计与街道的命名,这些西安的独具匠心更指得关注。特别是行到书院门一带,在碑林前那两条书画遍地的长路上,那一位位以水墨为生的老人着实令我羡慕。能有这样街道的城市是幸福的。

    当然,介绍一座城市,食物必不可少,西安具有北方面食与西北少数民族饮食交融的特点,很多美食名扬全国。不过,也许是因为名气传播得广,除了早点摊上的胡辣汤,所有在西安碰到得美食我都吃过,而且味道也并没有多出彩。在这种城市里,果然还是应该有一位善寻美食的当地食客相随才更有口福。

    (四)

    文章一开始我就写过,我们的西安之旅是喜悦的,但并不轻松,除了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也有对自己故乡的一些忧虑。

    中国其实有很多像我的故乡石家庄这样只有一两百年历史的新兴城市,处于交通、工业、资源、商业的需要,人们齐心协力建起了新的城市,并有一部分城市成了区域的中心。但随着文化实力所占比重日益增强,它们在历史文化上的短板日益明显,深圳只有一个,但年轻又不成熟的城市却实在不少。

    极为可惜的是石家庄这样的城市,在附属县中有几千年的古城正定,有红色基地与山水皆备的平乡,还有修建赵州桥的赵县,城区缺乏历史,也没有足够的投入来建成西安一样的辐射系统,城市的发展太依赖宏观的控制,如果没有西部大开发这种契机,非沿海城市很难取得西安这样的成就。

    在与西安人相处时,我总觉得自己身上少了一些土地赋予的财富,城市本该各具特色,可实际上大多是同质的钢筋水泥。石家庄给了我自由选择的空间,却没给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哺育。这令我在面对西安这种城市时,心里总是替故乡打抱不平,而又无可奈何。

    西安之所以几千年未曾衰败,是因为它代表华夏文明的主流。但在我们这种文化兼容并收的大国中,地区特色文化的保留与现代化进程的矛盾,绝非课本上所说的那般容易处理。这个问题就像推广普通话和保护方言的关系一样,两者都很重要,但又不是采取双语教学就能解决。

    文至末尾,有感于西安历史的启发,我也陆陆续续写了两千余字,如果让我择一城终老,西安不会成为我的选择,可如果为我的血脉与梦境寻片家园,那西安就是极好的去处。王小波在《红拂夜奔》中写过:“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有诗意的世界。对我来说,这个世界在长安城里。”我的想法也和他差不多吧。

    (编辑/嘉轩  作者/嘉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深处我国西北内陆,西安凭什么得到大量国内外游客的眷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feu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