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身体不舒服,无心做事,只好看看小说、刷刷剧什么的。
看的是《天龙八部》。
话说虚竹见到无崖子师姐童飘云和师妹李秋水,从虚竹口中二人得知无崖子最爱的女子是小师妹。两人先是惊讶,继而仰天狂笑。
天山童姥所言让人唏嘘:“为了一个不爱我们的男人,师妹,我们这一生,真是糟蹋了。”
最后两人握手一笑泯恩仇,双双气绝身亡。可惜,可惜啊。
童、李二人设置了错误的目标,而且从未调查核实,一直活在自己的幻想当中,把彼此当作死敌,白白荒废数十年光阴。
这部剧的另一个线索是乔峰身世之谜。在少林寺,乔峰之父萧远山和慕容复之父慕容博双双露面,谜底终于被揭开。
原来慕容父子乃燕国王室后裔,一直怀有复国梦。当年为了一己之私,慕容博向少林方丈玄慈大师假传消息,导致萧远山家破人亡。而萧远山几十年来报仇之心不灭,杀了不少知情人。
萧、慕二人有不共戴天之仇,都想致对方于死地方肯罢休。扫地僧登场,他以神功绝技将二人打的窒息,祛除了他们体内的戾气。
萧、慕二人顷刻之间经历了由生到死、由死到生的过程,经扫地僧指点,终于大彻大悟,皈依佛门。
想起核聚老师说过类似的话,一个人若不经历重大变故,很难突然改变。
换句话说,没有足够的生命体验,很难悟道。而小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演练场。在这个演练场里,我们可以体验纷繁复杂的百态人生,洞明世事,练达人情。
好的作品,其情节就是在演绎现实生活。最近这几日品读唐浩明先生所著《曾国藩》,对此深有体会。
或许你只知道曾国藩是晚清中兴名臣,殊不知这样一位显赫一时的人物也曾经历种种困惑而无法排解。来看书中的一段话:
这一年多来,他曾无数次痛苦地回想过出山五年间的往事。他始终不能明白:为什么自己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却不能见容于湘赣官场?为什么对皇上忠心耿耿,却招来元老重臣的忌恨,甚至皇上本人也不能完全放心?为什么处处遵循国法、事事秉公办理,实际上却常常行不通?他心里充满着委屈,心情郁结不解,日积月累,终于酿成大病。
至刚则易折,这是亘古不变的教训。与曾国藩相反,他的手下胡林翼却将老庄思想运用的相当熟练。
湖广总督官文六姨太生日,总督衙门向武昌官场大发请柬。但湖北大部分官员对官文素无好感,生日当天,都日上三竿了,总督衙门仍无一人来贺,六姨太气的都哭了。
将近正午十分,湖北巡抚胡林冀带胡太夫人和正妻静娟夫人来了,并送上一份大礼。不到一个时辰,湖北其他官员都到齐了。
宴席上,胡家老少两位夫人将六姨太恭维的合不拢嘴。第二天六姨太被邀请至巡抚衙门做客。期间六姨太认胡太夫人为母,后者送给六姨太一副金镯金戒指作为见面礼。六姨太回到总督衙门对官文说胡家母子的千好万好。
从此,湖北军政民事,官文全交给胡林翼一手办理,他只负责盖个大印。“武昌城里督抚关系亲密,为全国之首。”
这就是老子的所谓“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刚。”
曾、胡两人的例子让我想到,为什么我父亲一生正气凛然,年轻时出钱出力帮助我的各位姑姑叔叔,到头来却众叛亲离,几乎所有的人都讨厌他?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他为人太刚。
以我的阅历,如果不是因为阅读了《曾国藩》,不可能悟到这么多。万维钢在《高手》一书中引用说:
美国的一项研究发现,阅读小说能改善阅读者理解他人所思所感的能力。论文发表在上周出版的《科学》期刊上。研究人员将受试者分成几组,分别阅读不同的内容,分属小说、文学小说(指更趋向于严肃性的小说)和非虚构文学等类别。完成阅读之后,受试者参加了衡量判断理解他人思想和情感的能力的测试。研究人员发现,严肃小说和通俗小说对读者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研究人员认为,阅读严肃小说能扩展我们对他人生活的了解、迫使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同时感知世界,并帮助我们认识到我们与小说人物的相似性;所有这些特征都模仿了心理理论。
小说虽然是虚构的,但其来源于现实生活而又高于现实生活,看小说,就是在体验生活。这或许就是阅读小说能改善移情能力的原因。
如此说来,有些优秀的虚构类作品,不可不读。
生一场病,能悟此道,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