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想法读书
读《左传》之两百八十一襄公二十七年 下

读《左传》之两百八十一襄公二十七年 下

作者: 俭是宝 | 来源:发表于2023-06-27 19:05 被阅读0次

【传】

晋、楚各处其偏。伯夙谓赵孟曰:“楚氛甚恶,惧难。”赵孟曰:“吾左还入于宋,若我何?”辛巳,将盟于宋西门之外,楚人衷甲。伯州犁曰:“合诸侯之师,以为不信,无乃不可乎?夫诸侯望信于楚,是以来服。若不信,是弃其所以服诸侯也。”固请释甲。子木曰:“晋、楚无信久矣,事利而已。苟得志焉,焉用有信?”大宰退,告人曰:“令尹将死矣,不及三年。求逞志而弃信,志将逞乎?志以发言,言以出信,信以立志,参以定之。信亡,何以及三?”赵孟患楚衷甲,以告叔向。叔向曰:“何害也。匹夫一为不信,犹不可,单毙其死。若合诸侯之卿,以为不信,必不捷矣。食言者不病,非子之患也。夫以信召人,而以僭济之,必莫之与也,安能害我?且吾因宋以守病,则夫能致死。与宋致死,虽倍楚可也。子何惧焉?又不及是。曰‘弭兵’以召诸侯,而称兵以害我,吾庸多矣,非所患也。”

  季武子使谓叔孙以公命,曰:“视邾、滕。”既而齐人请邾,宋人请滕,皆不与盟。叔孙曰:“邾、滕,人之私也。我列国也,何故视之?宋、卫,吾匹也。”乃盟。故不书其族,言违命也。

  晋、楚争先。晋人曰:“晋固为诸侯盟主,未有先晋者也。”楚人曰:“子言晋、楚匹也,若晋常先,是楚弱也。且晋、楚狎主诸侯之盟也久矣!岂专在晋?”叔向谓赵孟曰:“诸侯归晋之德只,非归其尸盟也。子务德,无争先!且诸侯盟,小国固必有尸盟者。楚为晋细,不亦可乎?”乃先楚人。书先晋,晋有信也。

译文

晋国和楚国各自驻扎在两头。伯夙对赵文子说:“楚国的气氛很不好,恐怕会发生患难。”赵文子说:“我们转折向左,进入宋国,能把我们怎么办?”初五日,各诸侯国代表准备在宋国西门外边结盟。楚国人在外衣里边穿上皮甲。伯州犁说:“会合诸侯的军队,而做别人不信任的事,恐怕不可以吧,诸侯盼望得到楚国的信任,因此前来顺服。如果不信任别人,这就是丢掉了所用来使诸侯顺服的东西了。”他坚决请求脱去皮甲。子木说:“晋国和楚国缺乏信用已经很久了,唯有去做对我有利的事就是了。如果能如愿,哪里用得着有信用?”伯州犁退下去。对人说:“令尹将要死了,不会到三年。但求满足意志而丢弃信用,意志会满足吗?有意志就形成为语言,有语言就要有信用,有信用就加强意志。这三件事互相关联统一,然后才能确定。信用丢掉了,怎么能活到三年呢?” 赵文子担心楚国人外衣里边穿皮甲,把这情形告诉了叔向。叔向说:“有什么危害?一个普通人一旦做出不守信用的事,尚且不可以,都不得好死。如果一个会合诸侯的卿做出不守信用的事情,就必然不能成功了。说话不算数的人不能给人造成困难,这不是您的祸患。用信用召集别人,而又利用了虚伪,必然没有人同意他,哪里能危害我们?而且我们依靠着宋国来防守他们制造的困难,那就能人人舍命。和宋军一起誓死对抗,即使楚军增加一倍也是可以抵抗的,您有什么可害怕的呢?但是事情又不至于到这一步。口称消除战争以召集诸侯,反而发动战争来危害我们,我们的用处就多了,不必担心。”

  季武子派人以鲁襄公的名义对叔孙豹说:“把我国比作和邾国、滕国小国一样。”不久齐国人请求把邾国作为属国,宋国人请求把滕国作为属国,邾国、滕国都不参加结盟,叔孙说:“邾国、滕国,是别人的私属国;我们,是诸侯之国,为什么要看作和他们一样?宋国、卫国,才是和我们对等的。”于是就参加结盟。所以《春秋》不记载叔孙豹的族名,这是说他违背了鲁襄公命令的缘故。

  晋国和楚国争执歃血盟誓的先后。晋国人说:“晋国本来是诸侯的盟主,从来没有在晋国之前歃血的。”楚国人说:“您说晋国和楚国的地位相等,如果晋国总是在前面,这就是楚国比晋国弱。而且晋国和楚国交换着主持诸侯的结盟已经很久了。难道专门由晋国主持?”叔向对赵文子说:“诸侯归服晋国的德行,不是归服它主持结盟。您致力于德行,不要去争执先后。而且诸侯结盟会,小国本来一定有主持结盟的事务,让楚国做小国盟主,不也是可以的吗?”于是就让楚国先歃血。《春秋》记载把晋国放在前面,这是由于晋国有信用。

会盟的一开始楚国的态度就有问题,而且还暗中武装,准备在盟会上干掉晋国的领导人。其实子木说“晋、楚无信久矣,事利而已。苟得志焉,焉用有信?”这话和现代人的名言,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意思差不多。伯州犁以这事预言子木的寿命可以说依据不足,只是彰显《左传》喜欢预言的特色。

而且盟会上无信之事这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史记》上记载了鲁庄公时期,柯之盟时曹沫持刀劫持齐桓公,逼齐国归还占领的土地,这是有史记载最早的劫持人质事件。战国时期秦赵渑池之会蔺相如也是以生死威胁秦王,为赵国维护一点尊严。

楚国暗中武装的事保密程度不够,晋国马上知道了。只是各国的和平意愿强烈,晋国人自信楚国就算动武也未必能碾压诸侯联军,并没有武装对抗。有了戒备心的晋国人估计没有给楚国人动手的机会,如果不能雷霆一击杀死赵孟这些主要领导人,就算杀死千儿八百的晋军,对楚国也没有太大意义。

鲁国想把自己的贡赋数量等同于滕、株这样的小国,结果这两个小国干脆降格成了附庸国,作为使者的叔孙豹也是难作。

显然晋国谋求弥兵的欲望更强烈,对于楚国强势要求主盟,晋国选择了退让。

相关文章

  • 从诗言志到诗缘情---开端

    ”春秋时期,《左传 ·襄公二十七年》有载:“诗以言志 ”。这里提到的“诗以言志”,是为赋诗以言志,而非作诗言志。《...

  • 师春话题:郑子大叔一语成谶

    据《左传》,在鲁襄公二十七年,宋国向戌发起停止战争的倡议。并经过一番斡旋,大小诸侯响应,得以订立“弭兵”盟约。第二...

  • 《左传》故事--从晏子不死君难看春秋君臣关系

    崔武子见棠姜而美之,遂取(娶)之。庄公通焉。崔子弑之。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中,详细记载了齐庄公因为通奸大臣崔杼夫...

  • 师春话题:卫康叔托梦立元

    据《左传》,在鲁昭公七年,卫襄公死,夫人无子,宠妾生二子,老大腿瘸,立谁?原文如下: “卫襄公夫人姜氏无子,嬖人婤...

  • 【康氏丛钞】所见孟姜女故事之历代文本资料小集

    康氏丛钞 所见孟姜女故事之历代文本资料小集 “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故事的渊源,据后人考证,当系《左传•襄公二十...

  • 三不朽

    三不朽,即立德、立功、立言。 出处: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

  • 读《左传》之两百二十五襄公七年

    【经】 七年春,郯子来朝。 夏四月,三卜郊不从,乃免牲。 小邾子来朝。 城费。 秋,季孙宿如卫。 八月,螽。 冬十...

  • 立言以不朽

    “立言不朽”最早出现在《左传》里面。《左传》鲁襄公二十四年载,鲁大夫叔孙豹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

  • 周襄王姐姐王姬乱宫闱,连孙子也不放过?我们冤枉她两千多年了

    《左传》载:“公子鲍美而艳,襄夫人欲通之,而不可,夫人助之施。昭公无道,国人奉公子鲍以因夫人。” 这里的襄夫人,叫...

  • 每日典故:食肉寝皮

    典出《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然二子者,譬于禽兽,臣食其肉,而寝处其皮矣。 鲁襄公十八年,晋国征伐齐国,晋国的州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左传》之两百八十一襄公二十七年 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fpn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