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以下三部分构成:
一、明确你是否需要研读这本书
二、研读一本书所需要的工具:问题导向,笔记流,非体系化,deadline……
三、实操建议
一、明确你是否需要研读这本书
当你拿起手中的书,准备研读之前,你需要先明确——你为什么需要读这本书。
有的人觉得这本书大家都说很好,不读是我的损失;有的人觉得这本书是经典,不读显得很没追求。
实际上,这样的人根本不明白自己的真正的阅读和学习目的,稀里糊涂地拿起一本书,最终只能够稀里糊涂的读完。
笔者认为,读一本书唯一的理由,应当是解决自己心中的问题。
说到阅读经典,特别是政治学,思想史一类的经典,笔者还需要提醒——每一部时代的经典都是解决当时人所面临的问题的杰作,在阅读之前一定要对作者和当时的时代问题做深入的了解,这样有利于你真正进入作者的思维。
二、研读工具
1.问题导向
心中有一个问题,看书就和查字典一样。
在阅读一本书之前,你需要先在你的读书笔记的第一页写下以下内容:
这本书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通过读这本书,我需要解决的几个核心问题
这本书最重要的几个核心概念——名词 + 释义 (可以以后补充)
除了自己思考,你还可以通过以下渠道来完善自己的这张问题清单:别人的读书笔记、书评、朋友介绍……
2.笔记流
使用笔记流,你需要准备以下工具:
①:A4活页本——方便管理笔记
②:黑色、蓝色、红色笔各一支——黑色用于书写主要内容,蓝色用于板块之间的连接,红色用于标注重点
一份笔记流只应当由以下几部分构成:短语、短句,线条,简单几何图形,箭头
一边阅读一边写下你的笔记流,能够帮助你不断地清理思路。
需要引用原文,直接在你的笔记上标注页码,比如p63。如果你的笔记不涉及大量的数字或者公式,p字完全可以省掉,直接写页码数字就行了。为了更便于查找,你还可以在需要的那一部分旁边写下一些数字,如果你需要63页的某一部分,就可以在该部分旁边标注一个“1”,在笔记流上引用的时候,可以写63-1
当然,如果你正在看的书不适合用笔记流进行归纳,你可以直接对某些段落进行层节式的标注。比如:【成功-因素-运气-数据证据】
3.非体系化
用笔记流做笔记容易陷入一个误区——那就是一定要用这些笔记流搭建一个框架,然后把自己需要记录的所有内容全部塞到这个体系当中去。
这样靠生拉硬拽建立的知识体系,对你的阅读和学习百害而无一利。
刚开始阅读一个领域的书本的时候,能够归纳的就归纳,不能够归纳的,可以通过关键词 + 页码的形式记录在读书笔记的问题清单的背面。
注意,非体系化并不是不重视知识网络的构建,当你了解得足够深的时候,应当安排时间来对看过的书进行整理,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
4.标注与deadline
标注:遇到特别难的,看不懂的地方,如果当时不能解决,可以用荧光贴标注。然后再集中时间对这些问题进行处理。如果你准备多次阅读这本书,可以把这些问题放到下次来解决。
deadline:为自己的阅读设计一个明确的截止时间。这需要你对自己的阅读速度有一定的自我认知,如果你可以支配的阅读时间比较少,可以将这个时间设置得稍长,但一定要在十天以内。
用这两个工具拧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周期内,初步完成对一本书的阅读。
5.给系统阅读者的建议
当你在系统地阅读某一个领域的书时,不妨同时阅读一些其他的书籍。一方面,这样能缓解你长时间学习某一科目的疲劳感:另一方面,这或许也能给你解决书中的问题提供一些灵感。
三、实操建议(仅供参考)
1.第一次读:
写下自己的问题清单,做一些笔记流,标注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读完全书后,集中时间把自己的问题解决。知乎、百度、得到、简书,这些平台都可以利用。
当然也可以读完一个部分后,就去尝试这一部分的问题。
2.再读
读之前,先把第一次的笔记流复习一次,找到自己的遗漏。在翻阅的过程当中,可以略过比较熟悉的部分,集中精力解决自己的问题。
3.重复步骤2
希望以上建议能给你一些启发
备注:
本文为单华伟原创,欢迎指出知识性的错误、想法上的局限性、认知盲点。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商业合作请联系作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