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医生文集
中国传统文化对心理的保护

中国传统文化对心理的保护

作者: 邹飞扬 | 来源:发表于2018-04-16 08:27 被阅读38次
    义诊

    中国传统文化对心理的保护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容包括:哲学宗教 道德伦理 政治经济 文学艺术 科技教育 语言文学 民间习俗。它是经由亿万人的创造,数千年的积累以及多民族的文化结晶。它促进了中华文明的社会发展,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性格形象,滋养了炎黄子孙的心身健康。

    圣贤文化:圣贤文化是由最能代表本民族精神的伟大人物创造的,他们具有伟大的人格和超人的境界,例如:老子、孔子、庄子之于中国文化,苏格拉底、帕拉图、亚里士多德之于西方文化,他们所创造出来的文化精神。上下千年,超越时代,走向未来;并且横贯东西,跨越民族,影响世界。

    其中儒家、道家和释家三家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

    张亚林教授讲述的道家思想,值得我们借鉴之;

    道家32字保健口诀:

    (1)利而不害,为而不争——做利己利人利天下之事,不做害己害人害社会之事。做事尽力而为,而且不争名不争利,不与人攀比,不嫉贤嫉妒能人。

    (2)少私寡欲,知足知止——要减少私心,降低过高的物质欲望和对名誉地位的追求。知足知止,是做事要有分寸,要留有余地,点到为止,见好就收。只有知足,才会长乐。只有知止,才能规避危险。

    (3)知和处下,以柔胜刚——和谐是天地万物的根本规律,谦恭是中华民族的美德,知和处下能减少人际关系冲突、维持安定团结。以柔胜刚,老子以水为例,天下柔弱莫过于水,随圆而圆,随方而方。但大家都知道水滴石穿和水容万物的道理。

    (4)清净无为,顺其自然——无为而无所不为;顺其自然指顺应自然规律,因势利导,循序渐进。

    还有道家的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顺应自然的行为原则,返朴归真的价值取向,崇俭抑奢的生活信条,柔弱不争的处世之道,重心爱身的人生追求,都是道家思想的真谛。

    圣贤文化:儒释道三家学说相容并存共同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三大组成部分,渗透于中国的各种文化形式之中,也成为历代知识分子人格修养的理想参照物;造就了中国特有的文化氛围和中华民族的人格特征,也滋养、护卫和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心理健康。

    世俗文化:世俗文化则是世俗社会的成员共同参与创造的。

    “鬼”意象,管用。

    领悟:精神分析“鬼”

    “鬼”是民俗的一大创造:带有巨大的心理能量。

    世俗文化:谚语是社会大众在认识自然,适应社会的过程中对生活经验和人生哲理的概括和总结。

    “枪打出头鸟”与善隐心理,不锋芒毕露

    “好汉不吃眼前亏”与忍耐心理,即使是失败逃跑,也是好汉一个。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与知足心理。

    “落叶归根”与乡土意识、恋旧心理,海归。

    “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与群体意识。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与中和思想。

    “梅花香自苦寒来”与立志意识。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车道山前必有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后发制人,这些谚语抗焦虑,而且内化成病人内心的东西。这些谚语带给人们一种轻松的快感,使人忘掉失意的烦恼,痛苦和忧愁,重新昂起低垂的头,向着前方继续追求。。。。。。,而这期间所渗透的正是中国人的自信,潇洒,豪迈,乐观精神。

    乐观通达的生活态度:儒家——知天乐命,视死如归、死亡本能

    道家的道法自然、机械适应论

    梁山伯和祝英台、罗密欧和朱丽叶

    和谐共存的价值观

    儒家:人与社社会和谐发展

    道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中医理论:形神合一,太极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和谐共存,实现社会大同

    矛盾双方的联系统一、对立差异平等

    弹性的思维方式,而不是非此即彼

    总之,博大精深、辉煌、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巨大的智慧和丰富的营养,守护和滋养着炎黄子孙的心灵和身体,我们需要正面利用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传统文化对心理的保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frs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