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课堂上一定会向学生提问,各种各样的问题。提问的目的是让学生思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重要的事,从而培养学生应对未知的能力,即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师要擅长使用“提问的语言”,不只是在课堂上,亦不只是在课程学习上,要把这个方法代入到实际的生活场景中。有效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水平。
作者将教师有效提问的要点同样作了总结:1.让学生说出教师想说的话。学生做出一些不当行为时,教师一定会有一些想对学生说的话,这时,教师就要注意不要从自己的口中说出这些话,而让学生自己说出来,他们就会付诸行动;2. 记录。学生针对提问进行思考后而得出的结论写出来,写在学生可以看到的地方;3.评价事后行动。教师确认针对提问而得出的最终方案是否被执行,并且对学生行为的改进程度进行评价;4.将全班学生当作“一个人”来用“提问的语言”进行沟通。
当然,我们在使用“提问的语言”时,一定要事先整理好思路再问,如果只让学生思考的话,就显得不负责任。
作者在书中同样给了我们使用“提问的语言”的十个方法:1.选择法。教师可以给出2至4个选项,作为解决问题的对策,让学生从选项中做出选择;2.想象法。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获得成功时的情景,从想象中唤起学生对体验成功的强烈热情;3.目标法。确立清晰的活动目标来作为大家努力的方向;4.发现法。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意见和想法;5.扩大法。当学生所说的内容抽象或不明确时,教师就可以使用此方法继续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详细的询问,促使学生想出对策;6.原因法。帮助学生思考产生某些问题的原因,并找出应对方法;7.总结法。教师将学生们所有的意见整合为统一的内容;8.数值化法。用数值或者等级来对学生进行具体的评价打分;9.步骤法。教师通过“然后呢?”“接下来呢?”这样的问题来督促学生按照步骤认真执行;10.反省法。每个人都会犯错,但是为了以后不再重复犯同样的错误,就要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