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开始,每周1个主题,每日3大干货分享,持续写7天。本篇文章是个人137心法践行的第1天,不求多,先持续行动137天。
本周主题【微习惯】,今日话题【微习惯的3大基础知识】,本着不讲道理,只讲故事的态度,根据自己的学习和实践经验,做如下分享,欢迎各位客官留言讨论。
![](https://img.haomeiwen.com/i12244933/28a38adf4e670ffe.jpg)
01. 什么是微习惯?
当我们在讨论微习惯的时候,我们讨论的是什么?
每天至少阅读2页书,做10俯卧撑,每周至少运动2-3次。或者每周写1篇文章,7天一篇写7年,写完7年去南极?
都没错,所谓微习惯,那就是微不足道的事,是那些在角落里不易被在乎的小事。
关于微习惯,史蒂芬·盖斯做了这样的介绍:
如果你想培养一个新习惯,微习惯基本上就是它经过大幅缩减的版本——把“每天做100个俯卧撑”缩减成每天1个,把“每天写3000字”缩减成每天写50字,把“始终保持积极思考”缩减成每天想两件好事,把“像企业家一样创新”缩减成每天想出两个点子。
记得我以前有位银行同事,是个典型的大胖哥,他平时喝任何水都会胖,是真的会胖那种。关键是他挺喜欢吃的,食量又大。
2012年春节期间,他莫名其妙的就想着锻炼身体,怎么锻炼呢?
首先不可能跟我学打拳,他直接就认为那太累,坚持不了。跑步又没有条件,只有一件事还可以试试,做俯卧撑。
就他那近200斤的矮个身材,刚开始连1个都做不下去,近一个星期才能完成一个完整的俯卧撑。
在能完成一个后,逐渐一个一个的增加,就这样坚持了不到两个月,一口气能做20多个。没多久我就离开了,后来只视频聊天过一次,发现他已经瘦了许多。
你看,从他身上去观察,就能很好的明白什么是微习惯。做一件事的量要多少绝不是第一要素,关键你得去试试,每天都试试,一天不成总有一天也能成。
![](https://img.haomeiwen.com/i12244933/b46ab127bcec57e8.png)
02. 为什么要建立微习惯?
当微习惯在我身上产生影响后,其实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要那样做。但是,个人实践表明,微习惯有个最有趣的地方,就是用最小的消耗付出换取同日常生活一样的行为。
从长期主义的角度来看,在一段时间后,微习惯给我们带来的不只是惊喜或成就感,更是一种力量。
在这种力量所体现的诸多方面中,其中之一就包括价值感。具体体现在你的身体会更加灵活、反应会更加敏捷,以及你身体的自我表达能力更加精当。
这些在我那位胖哥同事身上都有体现,但这都不是重点。因为这些习惯的影响,你对周边的事物会逐渐消减原有的抵触心理,你开始学会接纳。
也就是说,一个人身上最重要的东西-心态,也会在这些习惯持续延伸的同时,变得越来越美好。
你原有的抱怨心理会渐渐的消失,你看什么都不顺眼的感觉会慢慢的掉落,你不屑一顾的态度会一点点的枯萎。到那个时候,这些就是微习惯带给你最大的意义。
03. 微习惯的第1法则是什么?
前面说到,当我们在谈微习惯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谈论的都是每天需要做什么?每周需要做什么?
我们都知道凡事有两个面,微习惯也是一样,它具有两面性。也就是得到与失去。前面我们讲到的是要做什么、收获了什么?但接下来讲的是不做什么、失去了什么?
写作圈子中,许多人人分享说,文字疗愈了他们多年的症状,或者通过阅读疗愈了他们原生的心理障碍等等,这些都是微习惯带来的重大价值。
实际上包括情绪、性格、行为等各方面的不良习惯中,坏情绪对我们的伤害是最大的。而在好习惯养成的过程中,对情绪的改善也是最快、最有效的。
当然,当然这些都需要你在微习惯养成这方面有一定的经历,才能够真正体会到。如果只是听别人分享,而自己不行动,那么你永远都活在韩寒的口中:
“听过无数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因为你总是在学习学习,不断的学习,而没有实践。或者你只是喜欢偶尔刷一刷一个视频,随意阅读几篇文章,但从来都思考过这些信息能否与自己有联系。
娱乐消遣是一方面,这不是不能有,但必须要懂得适可而止。
所以你一定要在听到过一丢丢道理、方法之后多去行动,然后尽可能的把你的心得记录下来。一段时间后你就会发现自己在慢慢改变,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自我反馈的方式,你一定会发现你所失去的原来对你是那么的有意义。
因此,微习惯中的第1法则不是完成了什么,也不是收获了什么,而是失去了什么。
在此我真诚的向你发出邀请:欢迎你跟我一起写公众号,加入7年写作行动,我们一起与两万多名战友共同精进。
![](https://img.haomeiwen.com/i12244933/63e65e5be16f8666.jpe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