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1 栗子晨间阅读#
各位村民们早上好!新的一天开始了。今天继续学习《精益创业》新的一章——衡量。
作者提出了“创新核算”的方式,力求希望企业能够客观证明他们正在学习开发一项可持续的业务。创新核算分为三步:
1、 使用最小化可行产品确定企业目前所处阶段的真实数据;
2、 尝试把增长引擎从基准线逐步调至理想状态,多次尝试的过程;
3、 考虑转型还是坚持
作者抛出了一个问题:
比较两家新创企业。第一家公司设置了一个清楚的基准线指标、一个关于如何提高这个指标的假设,以及一套用于测试这个假设的实验。第二家公司的团队则不断争论要如何改进产品,立刻实施其中部分改动,一旦看到任何数量发生任何增长就庆祝一番。那么,哪家新创企业更可能有效地供,并取得持久的成绩呢?
书中重点提到了一个词——“虚荣指标”。公司的成功来自过去的决定,而现在从事的任何活动都没有产生效应。但是由于总指标“增长势头良好”,所以这些问题都被掩盖了。作者把判读新创企业的传统数据称为“虚荣指标”,而创新核算要求我们避免诱惑,放弃这些指标。比如总营业额增长、总注册数等。(可以参考同期群报告,如在这段时间内使用产品的顾客是如何表现我们所期望的行为)
虚荣指数,核心是对准了人的思想弱点,因而造成混乱。当总体指标数增加的时候,大部分部门都认为是自己的功劳,而当总体指标数降低的时候,大多数部门会有解然不同的反应:这都是别人的错。
取代虚荣指标,判断业务和认知阶段性目标要用另一种衡量指标——“三可指标”:可执行(清楚显示报告的因果关系)、可使用(谨防数据滥用,“人也是衡量指标”,报告要求简单易懂,易获得)、可审查(可信)。
最后,创业活动中只有5%用于构想大创意、商业模式、进行书面策划,以及分配胜利果实。剩余95%都是用创新核算来衡量的艰苦工作:诸如决定产品优先排序、确定瞄准或倾听哪些顾客,以及由勇气把伟大的理想投入不断的测试和反馈中去。
在我看来,“虚荣指标”也未必全是负面,它可以用作鼓舞士气,也可以用作自我肯定和自我打气,但是我们又需要时常提防自己陷于对“虚荣指标”的幻象之中。与大家共勉。
那么,你如何看待虚荣指标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