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343经
一、缘起法
缘起生苦乐——从空相应的中道缘起——切入——舍离不正问的妄执
不正问→对思想流的观察、“体认”
五蕴身心的契入点:理论→实践
关于缘起法的说明p162
触——依缘而生
触,就是由觉触而感受到的
眼根、色境、眼识这三者和合为之触,一切苦乐均由于触而得以生起。
所谓六根触缘于六境而生六识,由于此三事和合而生触,因此因缘而感受苦乐等受。
苦与乐都是受的内容,由缘而生的触若能得到阻止而不是其发展成为受,就犹如长河截流。
尊重姻缘,随顺姻缘
佛陀:“我见大众犹如虚空”
二、修学日志
p180~p182
为什么要写修学日志?
有情,都在自己生命层次的接受能力范围内理解佛法。同时会存在深浅的不同,犹如小学课堂上老师讲课,但学生接受程度不同,成绩不同。
除了整理个体生命的听法体会,还可以开展互动交流,加深理解。
更重要的是如实记录观照自己,对准自己的缺点,看清烦恼的本质,反省禅修过程中被忽略的事实,对自己的修行负责。
三、红尘修行
诸天魔、梵的磨难诱惑
红尘:五浊修行中定见——不惧——条件优化组合“趋吉避凶”
软肋与盔甲,软在哪?如何成为盔甲
世尊的伟大在哪里?
这份伟大的定义:奉献
先知——能力
伟大——觉力
觉醒之躯→觉醒他人,悟道后救渡
(醒的人陪着一群沉睡的人)
终身职业分为两种情况:
1、看透事相,原来所有职业属性本一样
2、兴趣爱好所驱动
观察两种心态:心胸宽广+心胸狭隘
四、宗教间的激变
p156
定力:浮弥尊者于根尘相触间的表现
归依不待明天事,信心还需当下生,浮弥尊者自修的离系道
生命的离缚只在于当下的契入,并法随法行于每一份当下的保证,直至生命的尽头。
惧同惧,畏同畏
浮弥尊者“随汝所问,当为汝说”,与后面回复外道的:“世尊说言此是无记”
定与信,契入点
正见:识正见→巩固→考验——定
无信则不会有所得
前因后果的了知
人性流辩下的清晰脉络需要三条件:
1、世尊法正见根本的肯定
2、对历史流传下的佛学需要系统了解
3、对佛教演变的历史要有清晰的脉络
五、修行与身心
方向与修行方式p155
修行的共性与不共性
1、对佛法的概念认知的明确且对修学的方向有份清晰的次第
2、依于当下的身心与修学进度来调整个体生命的修行
知识概念的认知——记忆概念——结合身心——下定决心实践
学习、总结、梳理+结合当下——禅修
网友评论